• 楊敏枝基金會
  • 玄聖殿志工團
  • 道法自然
  • 心齋弘道會
  • 瑤華中功

  • 【 】

  • 【 】

  • 【 瑤池金母 】 (農曆七月十八日為「瑤池金母」的誕辰。)

    瑤池金母,又稱王母娘娘或西王母、金母、金母元君、九靈大妙龜山金母。相傳王母娘娘居住在瑤池,是以有瑤池聖母、瑤池金母等稱呼。 在傳說中,王母娘娘曾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打敗蚩尤。 王母娘娘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神仙,因為她是尊貴的天界第一夫人──玉皇大帝的太太。(不過這只是民間小說的故事內容)。人們心目中的王母非常的雍容華貴!王母的寶貝,一是不死之藥,(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不死藥,而飛上月亮的) 。二是吃了能長生不老的蟠桃。(蟠桃很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日月同壽。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就是著名的蟠桃會,母娘宴請各路神仙,熱鬧非凡)。 道教推崇王母娘娘,大力抬高其出身,說她是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尊的女兒、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她的屬下。王母娘娘雖不是肉體凡胎,人們在故事中安排她與玉皇大帝結為夫妻,有如人間帝后。二人還生了七位女兒,其中小女兒七仙女私自下凡,與窮小伙董永「天仙配」的故事家喻戶曉。她還有個外孫女叫織女,與牛郎七夕鵲橋相會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王母娘娘廟遍布全國,七月十八日為瑤池金母誕辰,香火非常鼎盛。

  • 【 王三娘 】

    相傳『王三娘』,六歲身故,水流屍體至一個虎穴之中,王母娘娘所發現,遂帶回跟隨在身邊,並賜一猛虎為其座騎。 而「王三娘」這個名字也是母娘所賜的,王三娘為服侍於母娘身旁之護法。

  • 【 陳靖姑 】 (農曆正月十五日為「臨水夫人陳靖姑」的誕辰。)

    『臨水夫人』陳靖姑,又稱「三奶夫人」、「順懿夫人」、「順天聖母」。陳靖姑,出生於福州府(今福建省羅源縣下渡),又有稱是古田縣臨水鄉人。陳靖姑降生於西元767年正月十五日。陳靖姑十五歲開始受閭山道法,三年學成歸里,奉親命適古田縣劉杞公為妻。開閩建國二年夏,陳靖姑正懷孕數月。閩垣大旱,禾枯樹萎,民不聊生。夫人順應民願,以二十四歲有孕之身,奮然脫胎,臨壇施法祈雨,果降甘霖,旱象頓消。但夫人遭仇妖暗算,屍解歸天。卒時自言道:吾死必為神,救人產難。民眾以夫人之肉身,於古田立廟祀之。凡求子者,必赴廟虔禱於臨水夫人。兒生後,自洗兒及滿月、周歲,必設臨水夫人之位於家,供奉香火。婦女為求臨產平安、產後健康,仍於臨水夫人神位前,燒香祈禱。每年神誕之日,臨水夫人廟舉行盛典,十分隆重。陳靖姑閭山三奶派的頭頭, 專門幫人探花欉、移花換斗, 如果花有病蟲, 代表小孩子多病 ; 枯萎, 代表生命危殆 ; 花葉翠綠茂盛, 代表長得健康俊秀 ; 三奶姑在這時扮演-澆水、施肥、除蟲的工作,使孩子平安出世。臨水夫人媽廟常以婦女、兒童舉行各種法事聞名,像是為不孕婦女進行的「栽花換斗」,或是為想生男丁者進 行的「移花換斗」等,但最獨特少見的法事則莫過於為孩童解運消 災的「過囝仔關」了,這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祭關』。「過囝仔關」原因通常源於嬰童多病難養,或「命中與父母相剋」,基於「有劫便有關,有關便有破」的原理,希望藉神力相助以破除劫數。 十五歲開始學法的陳靖姑接受師訣:「道者以誠而入、法者以恆而通」,學成了設醮法、斬蛇法、封山破洞、召雷驅電、呼風喚雨、縮地騰雲、移山倒海、斬妖捉怪、退病卻瘟等法術藝成下山行道,得許遜許真君傳授七星劍、平妖角及十部道書。(第一道促天縮地法。第二道驅沙填海法。第三道劈岩破洞法。第四道點石成金法。第五道逐雲化雨法。第六道指茅成劍法。第七道移山倒海法。第八道火鍋煎油法。第九道六輪點演算法。第十道排骨練丹法。) 並獲派王、楊二太保為護法。 陳靖姑三年學得閭山正法,拜別師父許真君欲返家時,許真君再三告誡陳靖姑只管一直往前走,不可回頭觀望,但陳靖姑捨不得師父,方走了二十四步又回頭去找師父。師父告知陳靖姑在二十四歲時必有大難,只好再三交代她二十四歲那年,千萬莫行法事及動法器,方可 保得平安,並送陳靖姑三項法器「牛角吹、法繩、寶劍」以防不備之需。 一生從閭山學法後,醫父救夫、降妖除魔、收伏丹霞、石夾女、虎婆奶皈依正果,滅蜘蛛精、斬妖僧、助夫破案、王宮斬蛇、救36宮娥、誅袁廣智、祈雨救災、保胎護產保嬰,拯救萬民,當地人感念 聖母恩澤,籌建臨水宮。 陳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人義結金蘭,一起在閭山跟隨許遜真人學法,學成後下山傳道,師承閭山、道派(三奶教):陳靖姑為法主、民間因以三奶夫人併祀。三奶夫人〈三奶夫人教,以陳靖姑為首與林九娘、李三娘三位夫人之總稱。故也有稱陳靖姑為陳大娘〉,又因結義諸姐妹,各有封號,分別司掌「註生」、「註胎」、「抱送」、「安胎」等職能。還接受閩王璘賜給三十六宮娥,為人間種花、護花、送花、保子嗣的花神,名間的敬稱為「三十六婆官」。 陳、林、李三位夫人,既為三奶教之始祖。其生前義結金蘭,身後三位一體,因之民間每以『三奶夫人』統稱。順天聖母法器為持劍及法螺,用途是斬妖除魔,拿法螺、吹法螺是將「靈」化為陰兵陰將,帶動兵將,幫助斬妖除魔,法器的功用是催兵、催咒。請花(白花生男、紅花生女)、護產(保胎、救產)、過關(百日關、浴盆關、水關、等)、收驚(小孩驚嚇或夜晚哭鬧)、祭燦斗,聖母科儀繁多有請神、安灶、作法、奏狀、及誥軍點兵、淨宅、送三界、分花、請雨、除妖、扶危、解厄、保赤、佑童、抱送子嗣、濟世渡眾、醫病驅邪、押煞、起土收煞、等,以閭山正法救民萬世。 福建沿海一帶信仰臨水夫人的女子們,為尊敬臨水夫人陳靖姑,忌諱在二十四歲時結婚,所以造成當地女子趕在二十四歲之前嫁出,演變成當地的習俗。其影響之鉅,儼然為地方女子的守護神。順天聖母二十四歲時為拯救萬民,英勇犧牲,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後人為尊敬祂,到處建廟崇祀,奉為婦女保護神,福建閩中、閩東、閩北一帶,信奉 順天聖母的女子們,都避開二十四歲結婚,除了忌諱外,實具敬重的意義。

  • 【 關聖帝君 】 (農曆正月十三日為「關聖帝君」的成道紀念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的誕辰。)

    『關聖帝君』是唯一被道教、佛教、儒教三教所共同尊奉 的神明。明神宗敕封關帝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的稱呼就是由此而來。 在道家、儒家把關帝當成「忠義」的象徵,尊稱為『協天 大帝』、『翊漢天尊』、『武安尊王』、『崇富真君』、 『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公』。 其中儒家更把祂奉為五文昌之一,稱為『文衡聖帝』、 『山西夫子』。佛教方面,則把祂視為護法神,相傳因關 羽不甘身首異處,魂魄飄蕩至玉泉山頭(今湖北省當陽縣 玉泉山),受普淨老和尚點化,告訴祂,如今怨恨斬祂頭 顱的人,當年過五關斬六將,還有眾多死在祂青龍偃月刀 下的亡靈,又要找誰復仇呢?勸關羽不應該再冤冤相報, 關羽才得到點化而平靜,佛教將祂視為護法神明,稱祂為 『伽藍護法』、『蓋天古佛』。 民間則習慣以『恩主公』、『關公』、『關二爺』、『關 老爺』、『關帝』來尊稱。 自清朝起,關公儼然成為人神之首,與『文聖孔子』齊肩 ,人稱『武聖』,各行業對祂的頂禮膜拜又勝於孔子,這 種景況,在民間諸神中是非常罕見的。 關公姓關,名羽,原字壽長,後改字「雲長」,三國時, 河東解縣人(今山西解縣常平村),生於西元一六○年六 月廿四日。關羽幼年喜讀《春秋左傳》,及長身高有九尺 六寸,面如重棗,唇似丹硃,臥蠶眉,丹鳳眼,且擁有一 美髯,鄰人皆稱「美髯公」。年十七時(西元一七六年) ,娶聖后胡氏,育有三子,長子平,次子興、三子索。時 逢黃巾賊作亂,關羽眼見亂臣賊子烽起,遂請求雙親准予 離鄉投效軍旅,以匡扶社稷報國。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 年),與先生劉備、張飛於桃園中締結金蘭,誓言上報國 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 死。 另一個『關帝』的事蹟,當屬「過五關、斬六將」最為人 津津樂道。據記載:建安五年(西元二○○年),曹操攻 打徐州得逞,關羽為保護兩位皇嫂,被逼降曹。曹操為亂 其君臣之禮,刻意將關公與兩位皇嫂共處一室。關帝謹守 禮法,立於室外,秉燭達旦閱覽《春秋》。此舉讓曹操更 加欽佩關公為人,冊封「偏將軍」。然關公志在漢室,且 降曹前既言明,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二主,一旦有先主劉 備的消息,無論千里必辭別投奔,以示不忘故主,故對於 曹操贈戰袍,賜府第,全然不動於衷,唯對致贈赤兔馬, 關羽接受並答謝,時曹操甚感疑惑問道:「先前我屢送金 銀、美女、戰袍,你皆未接受及下拜答謝,今贈你赤兔馬 ,為何拜謝?」關公答曰:「此赤兔馬能日行千里路,今 日得此寶駒,爾後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相見。」曹操 聽後,後悔莫及。不久,關公得知兄長在袁紹處,屢次欲 向曹操表明辭別之意,但曹操皆避而不見面,關公於是封 金掛印,護送兩位皇嫂北行,但因無放行公文,沿途皆受 阻礙,遂有過五關(東嶺關、洛陽、沂水關、滎陽關、黃 河渡口關隘);斬六將(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 、秦琪)之事,後曹操見關公辭意堅定,且愛將紛紛陣亡 ,急忙連下三道放行文憑,關公一行人才得以順利與劉備 會面。建安廿四年(西元二一九年)十月,關公以為呂蒙 病危,派兵攻打樊城,因精兵皆移防,荊州失陷,關公知 受騙時,欲撤兵被曹操大兵圍攻,被逼避退麥城,而夜行 臨沮,在接近蜀境時,被吳軍的小將馬忠生摛,由於關公 堅持「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決 心,被東吳斬殺,時年六十歲。 關聖帝君一生行為舉止,坦蕩磊落,重情義、誓言,且細 膩地兼顧到人情事。在這是非紛擾不明的社會,其所行所 為的浩然正氣,正是人們應效法學習的精神與指標。

  • 【 關平將軍 】 (農曆五月十三日為「關平將軍」的誕辰。)

    關平太子,字坦之,生於公元一七八年五月十三日,酷愛弓箭騎術,年少時即隨父親關羽征戰沙場,事親至孝,臨陣不離其左右,對武聖關帝之功勳助益極大,兩父子為蜀國立下無數的汗馬功勞。東漢獻帝建安廿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十二月初七日,關公誤中呂蒙之計,被東吳兵伏擊,關平聞訊,情急之下,孤軍馳往救父,力盡被俘,十二月初七日,關公父子二人雙雙遇害,關平太子時年四十二歲。宋崇寧元年封為「武靈侯」,世稱「靈侯太子」;明萬曆廿四年封「竭忠王」;鸞門尊稱為「九天威靈顯化天尊」。人們感佩他的忠孝無雙,特別將他與周倉將軍配祀在關聖帝君的左右兩側,關平太子立於帝君龍側,手掌「漢壽亭侯印」;周倉將軍立於帝君虎側,手持「青龍偃月刀」。

  • 【 周倉將軍 】 (農曆十月廿三日為「周倉將軍」的誕辰。)

    周倉將軍,山西平陸人,為關聖帝君的部將,周倉將軍隨關聖帝君四處征戰,終其一生,都隨侍在關帝左右。關公督守荊州之際,派遣周倉將軍守護麥城,不料卻在荊州之役被吳國的呂蒙設計,後來得知關帝不幸兵敗遇難,周倉將軍自刎以身殉主,其忠烈英勇的氣節,深得後人崇敬,被宋朝皇帝敕封為「威寧將軍」。民間立其像於關聖帝君之側,以彰顯周將軍的節操。周倉將軍在民間的塑像多為身穿甲胄、黑面朱唇,左手執關聖帝君的青龍偃月刀,神色威凜,不怒則威。「周倉將軍」的誕辰為農曆十月廿三日。

  • 【 瑤華仙主 】 (農曆七月廿五日為「瑤華仙主」的誕辰、農曆二月十二日為「瑤華仙主」的成道紀念日。)

    "瑤華仙主"為玄聖殿創辦人:楊敏枝女士 日本出生成長,因僧人指點自小就皈依於當地的地藏王! 也如行腳僧所點化,家人也逐漸發現她具備能與靈界溝通 的能力!常有獨自喃喃自語、彷彿身邊都有"人"陪伴玩耍! 不過由於學習成長表現優異(屢獲表揚)、身體又無異狀... 家人也就習以為常...就任其快樂成長!楊老師小時候因 常陪同母親去保養身體而接觸到"艾炙"這門養生方法, 對於日後渡眾時也發揮到功效!自小多才多藝記憶力超強 的她,跟著母親學習和服與洋裁..等,長大後也因此受聘 從日本來台灣教學,因緣在台灣落地生根,為學習融入台 灣家庭生活風俗進而學習敬拜禮儀....等,開啟跟道教結 下奉獻一生心力之深切緣分...生根與弘道! 一開始也是單純的跟著婆家,學習台灣敬神祭祖等風俗! 跟著去大廟拜拜..等,最常去的就是行天宮,在二十六歲 那年,從行天宮回家的路上,遇到漢鍾離顯化指點,讓她 開始對"道"的好奇與研究,更努力去廟裡幫忙!除了跟一般 主婦一樣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外,也為了協助家計,往返台日 的帶團表演...跟回台後不間斷的至廟效勞也讓她肉體一度 不堪負荷,三十九歲那年產生狀況(患血崩症)甚至送往太平間! 死亡三日後,被觀音大士救回!在彌留中點化她的渡眾因緣, 原靈為觀音體(故在瑤華門頂立以觀音像),本就隨身渡人, (此時賜下柳觀法師法號),而獲重生,自此次起楊老師也頓悟, 人生之無常與立下努力效勞回報神恩的心願! 在此後仍至鄰近敬拜關聖帝君效勞不間斷,自此關聖帝君常顯 聖跡教化,讓楊老師對道法有著更深的認識! 又幸蒙許多道教界長者的指導提攜下,在四十歲那年正式創立 "玄聖殿"開始渡眾!從一句國台語都不會說,需要翻譯官的 日本人,到行腳努力深耕後,國台語暢溜的她,短短三年內, 僅憑著單純感念運用關聖帝君教的法門努力渡眾,擴大搬遷到 仁愛街現址!更用心的參與道教界許多盛事...多年後, 關聖帝君示現"瑤華門"一景給楊老師,並賜名:"瑤華仙主"! 楊老師因此更努力學習,運用關聖帝君所授之法門加上本身 能與靈界溝通,靈驗解決處理信眾事務,信眾無不嘖嘖稱奇! 在渡眾多年後,獲聘請將渡眾經驗編列成學習課程,分享給 有志於道的學員們! 對於除了佈道理念外,對人文關懷也不遺餘力,親力親為帶 領著門生與信徒,將短袖青衣眾的身影,長年不斷的穿梭涓 流於大大小小愛心活動這區塊!故自其辭世至今雖然多年, 仍讓人對"瑤華仙主"的慈愛濟眾身影緬懷感念不已!除將其 禪房改為瑤華殿供人參拜之外,門生與信眾為感念關聖帝君 與瑤華仙主這段渡世緣分,更將未來"三芝玄聖殿"之建構做 為其精神延續與目標!

  • 【 藥師佛 】 (農曆九月三十日為「藥師琉璃光佛`」的誕辰。)

    『藥師佛』、「藥師如來」,是略稱;全名為:「藥師琉璃光佛」、「藥師琉璃光如來」。為佛教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徹以喻國土清靜無染。東方另一佛國曰「妙喜世界」,其佛為阿閦佛(不動如來)。 藥師佛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為「三寶佛」,亦稱為三世佛。在佛教內,東方藥師佛與西方阿彌陀佛被視為解決眾生生死問題之兩大並行佛陀,中央釋迦牟尼佛。藥師佛法門除同樣鼓勵命終往生淨土外,還著重強調可蒙藥師佛願力加被,以求現生即得安樂利益,增福延壽,消災免難,清除修行路上重重障礙。

  • 【 地藏王菩薩 】 (農曆七月三十日為「地藏王菩薩」的誕辰。)

    『地藏王菩薩』,又稱「幽冥教主」,或稱「酆都大帝」,簡稱「地藏王」;「幽冥教主」和「酆都大帝」是道教的稱呼,因為道家認為「幽冥教主」,統裁十殿閻羅王,並且檢察世人在生前的善惡;行善的人,便引度去到西天,為惡的人,便下令墜落地獄,橫死的,便讓他超生;民間所有弔祭死者的亡魂,必先祀「幽冥教主」,廟裡見到的「幽冥教主」神像,是坐在名叫「諦聽」的靈獸地獍上面,相傳這靈獸覺非常聰敏呢;不過「幽冥教主」雖然有「諦聽」協助,因為人間的罪犯天天增加,忙的還未把冥府的善魂悉數引渡西天,延到今天仍然無法向「上帝」繳旨。   「地藏王」祂發大誓願,出於無佛之世,引導在五濁之世的迷界眾生;「地藏王菩薩」較其他諸菩薩誓願深重,是誓願的代表菩薩;「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不達目的,決不中止。又「地藏十輪經」說:「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也許這就是佛家稱「地藏」的由來吧!台灣民間,又認為「地藏」乃閻羅王的化身,管轄冥界,所以信仰特別深重。   「地藏王菩薩」相傳於佛寂滅後一千五百年(大約在唐朝貞觀三年)降生在新羅國;菩薩姓金,名喬覺;在永徽四年,當祂二十四歲的時候,帶著白犬「諦聽」,航海來到中國的九華山,端坐在九子峰的山頭長達七十五年之久,「地藏王菩薩」來到九華山之後,在山下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老人請問這九華山的地主是誰?老人不答,卻反問「地藏王菩薩」問他有何事?菩薩說:「想化他一袈裟之地。」老人心想一袈裟之地,只不過方丈,我何不樂捐,便向菩薩說:「這九華山都是我的,您要一袈裟之地,就贈送您好了。」菩薩說:「您不能反悔呀!」說完,便張開袈裟向九華山撒過去,剎那間,一件小小袈裟卻把整個九華山全包住了;後來這位老人和他的兒子們,都讓菩薩給度化了。

  • 【 福星 】 (農曆正月十五日為「福星天官大帝」的誕辰。)

    福祿壽在中國神話中,是福星、祿星、壽星三星的合稱。又稱「財子壽」、「三星」,象徵財富、子孫、長壽。 據說唐代道州出侏儒,歷年都要選送朝廷為玩物。唐德宗時道州刺史陽城上任之後,即廢此例,並拒絕皇帝徵選侏儒的要求,道州人感佩他的恩德,奉祀陽城刺史為福神。到了宋代民間普遍奉祀。到元、明時,陽城又被傳說為漢武帝時候的楊成。之後更是眾多說法,有人尊奉天官為福神,有人尊奉懷抱嬰兒的「送子張仙」為福神。 古人認為木星照耀的國度,會賜與福運給君王,保佑他政政權穩定。後來星相家們更進而引申為歲星照耀的地方,百姓也能夠得到好運和幸福。因此將木星作為賜福之星看待。福的内容概括為五個方面,統稱「五福」。在「尚書」中所講的五福為:“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好德,五曰善终。”到了漢朝則認為五福是:“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後世又有“福、祿、壽、財、喜”的說法。

  • 【 祿星 】 (農曆二月初三為「祿星文昌帝君」的誕辰。)

    祿神原是星神,稱為“文昌”、“文曲星”、“祿星”。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顆星,合起来稱為文昌宫。其中的第六顆星即是人們崇拜的祿星。論語認為:“人有命有祿,命者富貴貧賤也,祿者盛衰興廢也。” 祿,即官吏的俸祿。高官厚祿是士人一心嚮往的。到了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之後,祿星更成為讀書人命運的主宰神,天下士人都對祂頂禮膜拜。 祿星後來由星神演化為人神。最有影響的是宋朝的梓潼神張亞子,稱為「文昌帝君」。士人渴望功名利禄,祭祀梓潼文昌神就更加虔诚。每年農曆正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士人必到當地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祈求文昌帝君保佑科舉應試順利,賜給功名利祿。祭祀祿神還演變成民俗活動,喜慶節日正式演出戲曲之前,往往有一種“跳加官”的表演,以祝願主人家和賓客鴻運高照,升官發財。 在新年貼祿神年畫的習俗中。有趣的是,在文昌帝君兩側 ,常繪著兩位童子像,俗稱“天聾”、“地啞”,为一聾一啞的侍童。因為文昌帝君為文章之司命,故用聾啞於側,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機就不會洩漏了。傳說科舉考試的試題是由梓潼神所定的,所以梓潼神决定著士人的命運。安排聾啞為侍童,就是要保證試題得以保密。

  • 【 壽星 】 (農曆五月初一為「壽星南極長生大帝」的誕辰。)

    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為「南極老人星」。秦始皇统一天下後,在長安附近杜縣建造壽星祠。之後壽星就演變成為仙人的名稱。神话故事中壽星為白鬚老翁,手持木杖,額頭隆起。常陪伴以鹿、鶴、仙桃等,象徵長壽。 壽星也是星宿。又叫老人星,南極老人星。是天空中亮度僅次於天狼星的恆星,也是南極最亮的星。壽星手中有一柄手杖。這是來自於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的儀式,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參加的人都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平民都可以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相當精美的手杖。漢明帝還赋予老年人的許多特權,就以頒發的這柄王杖為證明。

  • 【 釋迦佛祖 】 (農曆四月初八為「釋迦佛祖」的誕辰。)

    『釋迦佛祖』又稱為釋迦牟尼佛、釋迦世尊、釋迦如來、釋迦佛、釋迦佛祖,農曆四月八日誕生於中印度迦毗羅衛城,父親是該城城主——淨飯大王,母親為摩耶夫人,他創立佛教,讓人民能有傾訴的地方,能把心靈淨空,獲得喜悅。因此,悉達多逝世後,弟子們建廟祭祀他,並尊稱他為「釋迦牟尼佛」。 悉達多從小就十分聰明,不論是什麼事,都一定會追根究底,尋找問題的解答。他的父親十分疼他,但也總是為他擔心,因為悉達多問的問題總是讓父親覺得荒唐。十九歲時,悉達多看到了一隻鳥正在啄一具屍體,他想了很久,覺得:「難道人的一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嗎?」。後來,有一位修道者和他說︰「世事無常,只有出家人能得到解脫。」回家後,他想了很久,決定拋下妻兒,把頭髮剃掉,自行出家。隔天,父親找不到他很緊張,得知他出家後,三番兩次的叫人去請他回來,但他意志堅定,怎麼樣都不肯回家。某一天,悉達多走到了一棵菩提樹下,在那兒靜坐了六年。在他三十五歲那年,創立了佛教,並到各地招收信徒,佛教就是這樣產生的。釋迦牟尼為教徒制定了「戒律」。在家的和出家的教徒都必須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出家的教徒男的叫僧(和尚),女的叫尼(尼姑)。他們必須剃光頭,穿僧袍,完全脫離家庭生活。人們為了懷念他對弟子的苦心教導,將釋迦牟尼誕生的那天(農曆四月初八)稱做「浴佛節」,把他成道的那天(農曆十二月八日)稱為「臘八節」。

  • 【 文殊菩薩 】 (農曆四月初四為「文殊菩薩」的誕辰。)

    『文殊菩薩』也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脇侍菩薩之一,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是除了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 「般若波羅蜜」在佛教中地位極為重要,其意義就是智慧救度出離苦海,玄奘把般若比喻作能斬斷金剛的利器,文殊師利就是智慧的化身,修行者只有修智慧,才能明是非,除十惡,修十善,離塵垢,凈性體。 文殊手中的所持物,右為智慧焰劍,左為蓮華上之般若經典。象徽文殊出利劍可摧毀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經卷。修習文殊法,了知諸法真實義,消除語業,破愚痴,得諸佛菩薩之般若智慧。 文殊菩薩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象徵佛陀智慧的菩薩,稱「大智」。他和觀音「大悲」、地藏「大願」、普賢「大行」並稱四大菩薩。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慧的威猛)。

  • 【 普賢菩薩 】 (農曆二月廿一日為「普賢菩薩」的誕辰。)

    『普賢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脇侍,被稱為「華嚴三聖」。普賢菩薩的坐騎是白象,「象」代表穩重。因為大象,無論站著也好、走著也好,都很緩慢,非常穩重。佛以此比喻修行人,時時刻刻都在定中。 在中國,佛教以四大菩薩為代表,第一位、九華山的地藏王菩薩,代表孝親尊師。第二位、普陀山的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第三位、五台山的文殊菩薩,代表理智。第四位、峨嵋山的普賢菩薩,代表實踐。四大菩薩代表整個佛法。 普賢菩薩代表實行,說明人若能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於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即是普賢菩薩。所以人人都是普賢,普賢法門是圓滿的法門。

  • 【 紫竹巖觀音大士 】 (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誕辰、六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成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的意思是指:「觀察一切眾生而自在的加以拯救。」民間普遍以『觀音』、『觀世音』等名號來尊稱。觀世音曾誓願「渡盡普天之下眾生,方願成佛」。故觀世音化身於六道當中濟度萬眾(六道乃指:天界、人界、修羅界、畜生界、餓鬼界、地獄界)。民間遂稱為『六觀音』。 觀音於六道化身之形像分別為:攝化天界的『如意輪觀音』、攝化人界的『准胝觀音』、攝化修羅界的『十一面觀音』、攝化畜生界的『馬頭觀音』、攝化餓鬼界的『聖觀音』、攝化地獄界的『千手觀音』,除此六道化身外,民間另立『不空罥(音‘絹’去聲)索觀音』為佛母,又合稱為『七觀音』。 相傳古時,印度有個國家叫『興林國』。興林國的國王育有三位千金,長女妙音、次女妙緣、三女妙善,且三女妙善自幼即聰明伶俐,有著一副仁慈的好心腸,並對修行禮佛更加虔誠。   某夜,正當妙善禮佛時,屋內突然金光閃爍,莊嚴而慈祥的佛陀出現在公主面前,親切地對她說:「在遙遠的地方,有座須彌山,山上有一朵白蓮花和一個白玉淨瓶,若汝能突破一切困境,求得此寶物,專心修行,日後必能証得菩薩道,救渡世間眾生。」言罷,佛陀即消逝無蹤,公主經佛陀指點,便決心克服所有困難,前往須彌山求得寶物,以救渡天下蒼生脫離苦海。妙善與永蓮歷經千辛萬苦,終抵須彌山,並求得寶物,返回家鄉,宣揚佛法,更勸導人們要互敬,存一份仁慈心腸。過了一段時日,人們得知白玉瓶中若生水,水中長出柳枝葉之時,即為妙善得道之日。此時,有個男孩,名叫沈英,生性頑皮,當他聽到人們談論此事時,便決心開個玩笑,於是在深夜,沈英偷偷地在白玉瓶中灌了清水,又插上一枝楊柳枝,次日清晨(即農曆六月十九日),人們發現此事,皆驚訝不已,而妙善則著白衣白裙至花園打坐,人們亦圍在公主身邊頌念佛經,不久,池中的白蓮花綻放開來,妙善起身,一手托著白玉淨瓶,赤腳踩上白蓮花,緩緩地升天。 妙善升天後,玉皇上帝封為『觀世音菩薩』。而頑皮的沈英受觀音感化,成為懂事的孩子,亦封他為『善財童子』,當初陪觀音求寶的永蓮,封為『侍春龍女』,兩人隨侍在觀世音菩薩兩旁,協助渡化世間人們脫離苦海,返回極樂淨土。(這是佛教經典中對觀世音成道的記載,與觀音示現給瑤華仙主之景,不謀而合)。

  • 【 準提佛母 】 (農曆三月十六日為「準提佛母」的誕辰。)

    『準提觀音』是密教部觀音的一種,佛母身著黃白色,三目十八臂。三目表佛眼、法眼、慧眼、亦即表示不縱、不橫、三諦一如平等。十八手表示十八不共法之義。修持此法,凡事一切殊勝,無不如意,能降伏一切惡魔百邪,震驚而不得逞。就是七俱祇佛母,也有人稱準提觀音或天人丈夫觀音。「準提」二字之含義是「清淨無比」,由於祂是蓮華部諸尊之母,故有佛母之尊稱,是七百億尊佛菩薩之母。

  • 【 四大金剛 】

    『四大天王』,是佛教護法神,俗稱「四大金剛」。四大天王,由於能保護天下太平,安樂利益生民。四大天王形象各異,法器有別,都很有特點。「北方多聞天王」身作金色,穿七寶金剛莊嚴甲冑,左手托供釋迦牟尼佛的寶塔,右手執方天畫戟,身後或傘或盤幡蓋,因為傘和雨有關,所以他掌管「雨」。「東方持國天王」身為白色,穿甲戴冑,持琵琶,掌管「調和」;「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穿甲冑,手裡握蛇鼠一類的東西,稱紫金龍、花狐貂,掌管「順利」;「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身戴甲冑,手持寶劍,掌管「風」。 而在道教《封神演義》將四大天王名號、法器及職掌列出如下: 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 西方天廣目王「魔禮紅」,掌碧玉琵琶一把,職「調」。 北方多聞天王「魔禮壽」,掌混元珠傘一把,職「雨」。 東方持國天王「魔禮海」,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 《佛說四天王經》記載:每逢六齋日(農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四大天王便派遣其天子、部屬,乃至親自到人間巡視善惡,見人修善、持齋,或行五逆十惡,悉皆稟告忉利天天主。若人修善,即獲諸神護祐,遠離一切災厄;若人造惡,則諸天不喜,善神遠離,諸事不順。所以修行學佛要從六齋日做起,持戒清淨,力行諸善,廣修功德,乃至於日日皆行善事,則必能脫離諸苦、歲福延綿。

  • 【 二郎神楊戩 】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二郎神君千秋聖誕日)

    『二郎神』是我國神話中第一強之戰神,他的能力與孫悟空,不相上下,在天界對孫悟空的大圍剿時,就是他追得孫悟空四處逃竄。由於他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戰神,民間對其相當恭敬。現在許多作生意的商家,尤其是在香港看見更多,都是供奉著關老爺子來照顧店家的生意興隆,這是因為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將關雲長說得神乎其神,既忠且勇,才逐漸代替了二郎神的民間的地位。其實在明代以前,那位置可是二郎神的喔! 關於二郎神出身的傳說非常多,我們僅提出其中幾個分述如下: 一、 傳說二郎神是古蜀國治水功臣李冰的第二子。【這時候有人會問,既然是李冰之子,為何又會姓楊不姓李?據查考民間傳說,原二郎神為龍變化而成,後來下凡托生於李家的,而就像托塔天王的名字是從唐朝功臣李靖變來的一樣,楊戩的名字識來源於宋朝的權臣楊戩。當時民間老百姓求二郎神「揚善除惡」,祈求降福庇佑。因為漢姓無揚故取楊,而「楊」字,原是揚,意為「揚善」也,而「戩」字的意義就是「剪除」,要剪除災厄】當時協助李冰修築都江堰,出力至多,積勞成疾,升天化神。現在位於四川省都江堰的二郎神廟中的神像就是他。使二郎神變成負責治水、解除水患的神明。(火患多之處,亦供奉二郎神為制火之仙。) 二、 在《封神榜》中,提到二郎神幫助姜太公討伐暴君商紂,描述他長有第三隻眼—通天眼,身懷七十三種變化的神通。自此二郎神又成了除暴安民,降魔伏妖的第一戰神。 三、 還有根據佛教典籍中的記載,二郎神原是四大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的第二個兒子,名叫獨健。說二郎神曾經率領天兵救唐明皇於危難之中,否則,那李隆基在安史之亂時,也會隨著貴妃楊玉環而去了。(在這個有趣的傳說中,有兩種說法:第一,說他為楊貴妃在天上的弟弟,故原姓楊,那次晚了一步,救不了姐姐,就救姐夫。而這就說到他原來是唐代「明皇」的小舅子,而人們竟然誤傳二郎神是「玉皇」上帝的小舅子。第二,在這段外國神話當中,毗沙門天王原本是天竺國的神(現在的印度),他第三個兒子就是鬧東海、抽去敖丙龍筋的哪吒。在外國傳說中,哪吒是一副標準的洋人相貌,來到中國就變成了掛紅肚兜的三太子,而毗沙門天王則變成了商朝的陳塘關總兵,後來的托塔天王李靖,而李靖又傳說變作李冰,總之這就是我國最早的“日本演歌翻譯文化”吧!只不過變成宗教意味較濃厚的神明互通跟借用典故罷了。而且既然第三個兒子哪吒都有這麼高強的神通武力,他的二哥二郎神當然就更高強了,所以有三隻眼,上觀天界,下察地獄。) 四、 在《西遊記》的第六回當中說到,孫悟空對著二郎神問說:「記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如此說來,民間傳說中楊戩之姓楊出處在此。二這個故事則是描述二郎神劈山救母的事蹟。我們稍為說一下。 五、 傳說玉帝知道妹子私自下凡十分震怒,便將妹妹壓在了桃山之下受苦。楊戩自幼便本領不凡,他手持的兵器--三尖兩刃槍,他額上又有天眼讓神鬼無所遁形,待楊戩長到十七歲,已經是勇無可擋,建立下「力誅八怪」的大功勞。還有他手持一把開山斧,力劈桃山,救出了被壓在山下頭受難的母親。但是玉帝聞聽二郎劈山,非常惱怒,放出九個太陽上天,將妹妹活活曬死在山上。二郎神又痛又恨,暴怒的狂追天上九日,一個一個擒下,並且將捉住的太陽壓在山下面,最後剩下一個太陽在飛跑,二郎一直將它追進了東海,在海邊被東海龍王的三公主攔下,筋疲力盡的二郎暈倒在三公主溫柔的懷中,之後他們就結成了美滿良緣。為了母親的死,二郎神恨死了他的舅舅玉皇上帝,玉帝也自知理虧,便封他為「英烈昭惠顯靈仁佑王」,道號「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終對這個舅舅不理不睬,堅決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帳前有梅山七聖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頭神,對於玉帝是“聽調不聽宣”,就是說只服從命令,沒事不套交情。 綜上所述,二郎是天界第一戰神,是一條戰龍,只要民間百姓有難,不管水裏火裏,他都要趕到。其實關於二郎還有些有趣的東西,比如人人都知道他的寵物哮天犬也是相當有名,傳說的月亮,越來越小時是因為「天狗食月」,而這隻天狗指的就是二郎的「哮天犬」。

  • 【 觀音大士 】 (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誕辰、六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成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的意思是指:「觀察一切眾生而自在的加以拯救。」民間普遍以『觀音』、『觀世音』等名號來尊稱。觀世音曾誓願「渡盡普天之下眾生,方願成佛」。故觀世音化身於六道當中濟度萬眾(六道乃指:天界、人界、修羅界、畜生界、餓鬼界、地獄界)。民間遂稱為『六觀音』。 觀音於六道化身之形像分別為:攝化天界的『如意輪觀音』、攝化人界的『准胝觀音』、攝化修羅界的『十一面觀音』、攝化畜生界的『馬頭觀音』、攝化餓鬼界的『聖觀音』、攝化地獄界的『千手觀音』,除此六道化身外,民間另立『不空罥(音‘絹’去聲)索觀音』為佛母,又合稱為『七觀音』。 相傳古時,印度有個國家叫『興林國』。興林國的國王育有三位千金,長女妙音、次女妙緣、三女妙善,且三女妙善自幼即聰明伶俐,有著一副仁慈的好心腸,並對修行禮佛更加虔誠。   某夜,正當妙善禮佛時,屋內突然金光閃爍,莊嚴而慈祥的佛陀出現在公主面前,親切地對她說:「在遙遠的地方,有座須彌山,山上有一朵白蓮花和一個白玉淨瓶,若汝能突破一切困境,求得此寶物,專心修行,日後必能証得菩薩道,救渡世間眾生。」言罷,佛陀即消逝無蹤,公主經佛陀指點,便決心克服所有困難,前往須彌山求得寶物,以救渡天下蒼生脫離苦海。妙善與永蓮歷經千辛萬苦,終抵須彌山,並求得寶物,返回家鄉,宣揚佛法,更勸導人們要互敬,存一份仁慈心腸。過了一段時日,人們得知白玉瓶中若生水,水中長出柳枝葉之時,即為妙善得道之日。此時,有個男孩,名叫沈英,生性頑皮,當他聽到人們談論此事時,便決心開個玩笑,於是在深夜,沈英偷偷地在白玉瓶中灌了清水,又插上一枝楊柳枝,次日清晨(即農曆六月十九日),人們發現此事,皆驚訝不已,而妙善則著白衣白裙至花園打坐,人們亦圍在公主身邊頌念佛經,不久,池中的白蓮花綻放開來,妙善起身,一手托著白玉淨瓶,赤腳踩上白蓮花,緩緩地升天。 妙善升天後,玉皇上帝封為『觀世音菩薩』。而頑皮的沈英受觀音感化,成為懂事的孩子,亦封他為『善財童子』,當初陪觀音求寶的永蓮,封為『侍春龍女』,兩人隨侍在觀世音菩薩兩旁,協助渡化世間人們脫離苦海,返回極樂淨土。(這是佛教經典中對觀世音成道的記載,與觀音示現給瑤華仙主之景,不謀而合)

  • 【 濟公禪師 】 (農曆二月初二為「濟公禪師」的誕辰。)

    濟公(生於西元1133年二月初二、成道於西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被稱為「濟癲和尚」、「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十八歲時父母雙亡,後來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瞎堂慧遠為師。不愛頌經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言語詼諧、智慧高超,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南屏山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而且他的佛法無邊、濟困扶危,被百姓稱『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的化身。一貫道以濟公為崇拜的主要仙佛之一,他們認為一貫道的第十八代張天然祖師實為濟公下凡。而佛教徒大致認同濟公禪師是因為某些因素而不守戒律,不過並不認同對濟公破戒的崇拜。南宋開禧二年(西元一二0六年)的五月十六日,濟顛在淨慈寺端坐圓寂,濟公死後,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

  • 【 齊天大聖 】 (農曆十月十二日為「齊天大聖」的誕辰。)

    「孫悟空」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石猴,乃一仙石吸收天地之氣孕育而生。在花果山佔山為王。後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三星洞拜菩提祖師為師,習得地煞數七十二變和觔斗雲,並首次取姓為孫,取名悟空。 此後,孫悟空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天河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 (北海龍王敖順送一雙藕絲步雲履,西海龍王敖閏送一副鎖子黃金甲,南海龍王敖欽送一頂鳳翅紫金冠。),因陽壽已盡而大鬧地府,修改了生死簿,返回人間。後來孫悟空第一次受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後第二次天界招安,封為齊天大聖,又偷吃蟠桃,大鬧天宮和打敗天兵將士,被太上老君關在八卦爐中結果反而練成了金睛火眼,最後他意圖凌辱釋迦牟尼佛祖結果反倒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指山下五百年,無法行動。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指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 這段「西遊記」的故事大家想必相當的熟悉,就是孫悟空隨同唐三藏往西天取經,歷經八十一難,終於大功告成,師徒四人到達西天的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釋迦佛祖封衪為「鬥戰勝佛」,鎮守南天門。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東亞漢語圈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代表了人性中的善良、正義、不阿、自由的情懷和追求。

  • 【 關聖帝君 】 (農曆正月十三日為「關聖帝君」的成道紀念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的誕辰。)

    『關聖帝君』是唯一被道教、佛教、儒教三教所共同尊奉 的神明。明神宗敕封關帝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的稱呼就是由此而來。 在道家、儒家把關帝當成「忠義」的象徵,尊稱為『協天 大帝』、『翊漢天尊』、『武安尊王』、『崇富真君』、 『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公』。 其中儒家更把祂奉為五文昌之一,稱為『文衡聖帝』、 『山西夫子』。佛教方面,則把祂視為護法神,相傳因關 羽不甘身首異處,魂魄飄蕩至玉泉山頭(今湖北省當陽縣 玉泉山),受普淨老和尚點化,告訴祂,如今怨恨斬祂頭 顱的人,當年過五關斬六將,還有眾多死在祂青龍偃月刀 下的亡靈,又要找誰復仇呢?勸關羽不應該再冤冤相報, 關羽才得到點化而平靜,佛教將祂視為護法神明,稱祂為 『伽藍護法』、『蓋天古佛』。 民間則習慣以『恩主公』、『關公』、『關二爺』、『關 老爺』、『關帝』來尊稱。 自清朝起,關公儼然成為人神之首,與『文聖孔子』齊肩 ,人稱『武聖』,各行業對祂的頂禮膜拜又勝於孔子,這 種景況,在民間諸神中是非常罕見的。 關公姓關,名羽,原字壽長,後改字「雲長」,三國時, 河東解縣人(今山西解縣常平村),生於西元一六○年六 月廿四日。關羽幼年喜讀《春秋左傳》,及長身高有九尺 六寸,面如重棗,唇似丹硃,臥蠶眉,丹鳳眼,且擁有一 美髯,鄰人皆稱「美髯公」。年十七時(西元一七六年) ,娶聖后胡氏,育有三子,長子平,次子興、三子索。時 逢黃巾賊作亂,關羽眼見亂臣賊子烽起,遂請求雙親准予 離鄉投效軍旅,以匡扶社稷報國。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 年),與先生劉備、張飛於桃園中締結金蘭,誓言上報國 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 死。 另一個『關帝』的事蹟,當屬「過五關、斬六將」最為人 津津樂道。據記載:建安五年(西元二○○年),曹操攻 打徐州得逞,關羽為保護兩位皇嫂,被逼降曹。曹操為亂 其君臣之禮,刻意將關公與兩位皇嫂共處一室。關帝謹守 禮法,立於室外,秉燭達旦閱覽《春秋》。此舉讓曹操更 加欽佩關公為人,冊封「偏將軍」。然關公志在漢室,且 降曹前既言明,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二主,一旦有先主劉 備的消息,無論千里必辭別投奔,以示不忘故主,故對於 曹操贈戰袍,賜府第,全然不動於衷,唯對致贈赤兔馬, 關羽接受並答謝,時曹操甚感疑惑問道:「先前我屢送金 銀、美女、戰袍,你皆未接受及下拜答謝,今贈你赤兔馬 ,為何拜謝?」關公答曰:「此赤兔馬能日行千里路,今 日得此寶駒,爾後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相見。」曹操 聽後,後悔莫及。不久,關公得知兄長在袁紹處,屢次欲 向曹操表明辭別之意,但曹操皆避而不見面,關公於是封 金掛印,護送兩位皇嫂北行,但因無放行公文,沿途皆受 阻礙,遂有過五關(東嶺關、洛陽、沂水關、滎陽關、黃 河渡口關隘);斬六將(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 、秦琪)之事,後曹操見關公辭意堅定,且愛將紛紛陣亡 ,急忙連下三道放行文憑,關公一行人才得以順利與劉備 會面。建安廿四年(西元二一九年)十月,關公以為呂蒙 病危,派兵攻打樊城,因精兵皆移防,荊州失陷,關公知 受騙時,欲撤兵被曹操大兵圍攻,被逼避退麥城,而夜行 臨沮,在接近蜀境時,被吳軍的小將馬忠生摛,由於關公 堅持「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決 心,被東吳斬殺,時年六十歲。 關聖帝君一生行為舉止,坦蕩磊落,重情義、誓言,且細 膩地兼顧到人情事。在這是非紛擾不明的社會,其所行所 為的浩然正氣,正是人們應效法學習的精神與指標。

  • 【 九蓮菩薩 】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為「九蓮菩薩」的誕辰。 )

    九蓮菩薩是「慈聖皇太后」由人變成眾人祭拜之神,而「慈聖皇太后」也就是明朝歷史中的「孝定李太后」,李太后出身宮女,被皇帝寵幸後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明朝萬曆皇帝。當萬曆皇帝的母親成為慈聖皇太后之後,由於出身卑微又需要輔佐幼子主持朝政,擔心坐不穩太后的位置,因此一心向佛的她,有一天在睡夢當中,夢見一位騎著鳳凰的九首菩薩向她傳授了「九蓮經文」,太后醒來之後,竟然能夠將夢中所學的經文一字不漏的背誦出來,宮女們為討太后歡喜,就稱她為「九蓮菩薩」,太后也稱自己是「九蓮菩薩」轉生。相傳萬曆皇帝還敕封他的母親「慈聖皇太后」為「九蓮菩薩」。還別建造了『慈壽寺』來供奉九蓮菩薩,而『慈壽寺』後殿中所供奉的九蓮菩薩聖像,就是按照慈聖皇太后的模樣所塑造而成的。之後,當『慈壽寺』建造完成,寺中的僧侶更傳言:「他們在夜裡做夢,夢到菩薩顯靈,說慈聖皇太后乃是九蓮菩薩的後身。」於是慈聖皇太后為九蓮菩薩轉世的說法,就更加令人信服了。之後許多寺廟也陸續將慈聖皇太后當成「九蓮菩薩」供奉在各寺廟當中。連皇宮紫禁城內的壽安宮也有「九蓮菩薩」的聖像,讓「慈聖皇太后」是「九蓮菩薩」的說法更是深入人心。

  • 【 中壇元帥 】 (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壇元帥誕辰)

    中壇元帥,元帥大概是我們廟裡頭最多的一尊神明。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祂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   按民間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 【 彌勒財神 】 (農曆正月初一為「彌勒財神」的誕辰。)

    彌勒佛是現代佛,是全人類所公認的快樂佛、歡喜佛、幸運佛、笑佛。常開的財神爺,要大家也能學習財神爺笑口常開、包容所有人跟事,要親切待人、歡喜作事。所謂:「和氣才能生財」,意思就是要賺錢、要發財,就必須對人客氣、對人好,你才能賺到錢。所以布袋和尚的一團和氣、笑口常開,成為商人學習的對象。

  • 【 田都元帥 】 (農曆六月十一日為「田都元帥」的誕辰。)

    『田都元帥』民間俗稱『雷公帥』、『相公爺』、『相江爺』,與西秦王爺共為台灣戲劇界及傳統音樂的兩大主神。 田都元帥是南管戲、皮影戲和歌仔戲的祖師爺,傳說祂原本是個棄嬰,被丟棄在農田間,沒有東西吃,田裡的螃蟹竟然爬到他的嘴邊吐了一些口沫讓他充飢,後來才被一個農人救回去撫養。他從小就很有音樂天份,十幾歲就被召進皇宮當樂師,但是卻被奸臣陷害派到北方與匈奴作戰,田都元帥並不是敵人的對手,於是命令士兵剪一些紙偶並上色,表演傳奇故事給匈奴兵看,就趁匈奴兵入迷之際大破匈奴。這種表演方式後來演變成現在的皮影戲(或說是傀儡戲),而且後來田都元帥又發明了琵琶、洞簫、三弦、二弦合奏的南管樂,因此歌仔戲、皮影戲和南管戲的藝人都奉田都元帥為祖師爺。傳說螃蟹曾救過田都元帥,因此藝人終身都不吃螃蟹,以感念祂的恩惠。西秦王爺是北管戲的守護神,而田都元帥則是南管戲守護神。神像常見的造型有孩童狀,和分別為穿文官服和武將服的無鬚年輕人妝扮,其特徵是臉上有螃蟹的標記,腳下有隨從的金雞、玉犬。 農曆6月11日是祂的生日。另有一種說法,雷海青被唐明皇召入皇宮擔任樂官,有一天唐明皇夢遊月宮,得到一部奇書,滿朝文武皆無法破解,這時候雷海青卻突然開口說話:「此工尺譜也」。於是按照樂譜開始教授樂工們演奏,果然與唐明皇在月宮中聽到的仙樂一樣美妙,因而被封為「梨園大學士」。而皇后看見雷海青資質非凡,恐其早夭,特意提筆在他印堂上寫上八十,希望他能長命百歲,哪知道在雷海青起身後,額頭上的八十卻成了十八,所以雷海青就以十八歲的青春容顏歸列仙班,成為戲曲祖師爺。 雖然田都元帥的記載,並不見於正史。然而在《明皇雜錄》中記載,安祿山攻入長安時,命樂師們吹奏,其中樂師雷海青將琵琶丟擲地上不受屈服,而遭到安祿山處以極刑,應該就是戲神傳說的來源。又有傳說,安祿山起兵造反時,唐明皇倉皇離京,在路上遭到番兵包圍,這時候已經列入仙班的雷海青率領金雞與玉犬護駕,當時雷海青的旗幟遭到雲霧遮擋,只能看到「雷」字下半部的「田」,唐明皇於是將他封為田都元帥,這就是田都元帥的由來。而金雞、玉犬因為一同救駕,也被封為左右副將。

  • 【 桃太郎 】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對老夫婦,老夫婦很想生小孩。有一天老爺爺上山砍柴,而老奶奶在河邊洗衣服時,撿到一個大桃子,她很高興的帶著桃子回家,等砍柴回家的老爺爺一起切開了大桃子,結果從桃子裡蹦出一個小男孩,便為他取名叫「桃太郎」。長大後的桃太郎前往鬼島為民除害,一路上桃太郎用糯米糰子收容了小白狗、小猴子、雉雞,最後團結一心,成功消滅了可惡的鬼怪。桃太郎帶回很多財寶後,和老父母過著幸福的日子。 在日本,祖父母晚上說故事給孫子聽,一代傳一代。到現在日本共有25個縣市地區說他們有證據證明他們住的地方是桃太郎的故鄉。可見桃太郎真的是紅透了全日本。

  • 【 金太郎 】 (國曆五月某一天為「金太郎」的誕辰,記載不詳。)

    『金太郎』是賴光四天王之一坂田金時的幼名,也是日本民間故事。西元956年五月誕生,傳說金太郎是擁有怪力的兒童,生長於相模國(神奈川縣)足柄山,為山姥姥之子,金太郎剛剛出生的時候就非常强壯。他穿一件母親為他縫製的綉著“金”字的紅色肚兜,經常跑到外面去玩。在山中與動物為友、與熊相撲。與源賴光相識之後,成為其家臣,改名為坂田金時,一同征討大江山的酒吞童子。金太郎最為人所熟知的是穿著紅色的菱形肚兜、挑大斧、騎在熊背上的形象。

  • 【 牛若丸 】 (國曆閏四月三十日為「牛若丸」的誕辰。)

    『源義經』(平治元年-文治五年閏四月卅日,即1159年-1189年6月15日),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出身於河內源氏的武士,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內源氏的棟樑「源賴信」的後代,世世代代在東國武家人材輩出。為源義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丸」(うしわかまる)。 父親源義朝在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後,源義經在7歲時被送到京都鞍馬寺學習。之後他投奔奧州,受到奧州藤原氏當主藤原秀衡的庇護。及長,源義經與兄長源賴朝一齊舉兵討伐平家,在著名的戰役源平合戰中戰功彪炳,威名顯赫。但也因功高震主為源賴朝所猜忌,最終兄弟反目成仇。源賴朝得到後白河法皇的院宣後,在全國發布通緝命令追捕義經。義經在走投無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最後在高館自盡。源義經為日本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在許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義經。

  • 【 釋迦佛祖 】 (農曆四月初八為「釋迦佛祖」的誕辰)

    『釋迦佛祖』又稱為釋迦牟尼佛、釋迦世尊、釋迦如來、釋迦佛、釋迦佛祖,農曆四月八日誕生於中印度迦毗羅衛城,父親是該城城主——淨飯大王,母親為摩耶夫人,他創立佛教,讓人民能有傾訴的地方,能把心靈淨空,獲得喜悅。因此,悉達多逝世後,弟子們建廟祭祀他,並尊稱他為「釋迦牟尼佛」。 悉達多從小就十分聰明,不論是什麼事,都一定會追根究底,尋找問題的解答。他的父親十分疼他,但也總是為他擔心,因為悉達多問的問題總是讓父親覺得荒唐。十九歲時,悉達多看到了一隻鳥正在啄一具屍體,他想了很久,覺得:「難道人的一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嗎?」。後來,有一位修道者和他說︰「世事無常,只有出家人能得到解脫。」回家後,他想了很久,決定拋下妻兒,把頭髮剃掉,自行出家。隔天,父親找不到他很緊張,得知他出家後,三番兩次的叫人去請他回來,但他意志堅定,怎麼樣都不肯回家。某一天,悉達多走到了一棵菩提樹下,在那兒靜坐了六年。在他三十五歲那年,創立了佛教,並到各地招收信徒,佛教就是這樣產生的。釋迦牟尼為教徒制定了「戒律」。在家的和出家的教徒都必須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出家的教徒男的叫僧(和尚),女的叫尼(尼姑)。他們必須剃光頭,穿僧袍,完全脫離家庭生活。人們為了懷念他對弟子的苦心教導,將釋迦牟尼誕生的那天(農曆四月初八)稱做「浴佛節」,把他成道的那天(農曆十二月八日)稱為「臘八節」。

  • 【 南方增長天王(風) 】

    『南方增長天王』,常見造型為手持寶劍,揚眉笑懷視眾生。居於須彌山南方的琉璃埵,率領著鳩槃茶及薛荔多神將,受佛陀的囑付,在南方肩負著護持正法的使命。率領眷屬保護南方的有情眾生,視察人間善惡,賞罰禍福。若見有人修行正道,信佛行善、布施修福、持守淨戒等,即敕命天將下屬,善加守護,使其家宅安寧豐穩,所至之處吉祥光明,行道無所障礙,善根漸次增長。 南方增長天王,代表「日新又新」。佛法講「精進」,不僅要把我們職責之內的事做好,還要精益求精,天天求進步,不進則退。這個時代永遠在進步,所以我們的德行、學問、智慧、才藝、能力也要日日增長,乃至生活水平也要天天提升。天王手上拿著寶劍。代表以智慧劍,斷除煩惱,俗話說,「快刀斬亂麻」;煩惱輕、智慧長,我們的德行、學問、生活品質才能不斷提升。

  • 【 東方持國天王(調) 】

    『東方持國天王』,在中國寺院,常見造型為身穿甲冑、手持琵琶。居於須彌山東方的黃金埵,誓願守護東方的有情眾生,並護持國土,被尊稱為「東方持國天王」。因慈悲為懷,殷勤護祐眾生,使人民皆得安和樂利,國土富饒,所以有「持國」的美名。 東方持國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琴弦鬆了就不響,太緊就斷掉了;一定要調得適中,才能彈出好聽的音樂。這就是說,做事不可以操之過急,要行中道。佛家講中道,儒家講中庸,不能過之,也不能不及。東方天王教我們要以這樣的心態處事待人接物。

  • 【 北方多聞天王(雨) 】

    『北方多聞天王』,造型多為頭戴毗盧寶冠、一手持傘、或坐或站、腳下踩有夜叉鬼。在印度是民眾所奉祀的財神爺。居於須彌山北方的瑪瑙埵,因常親近十方如來及諸大菩薩聽聞法要,故號為多聞天。多聞天王同時也是掌管財富的善神,能令眾生施福獲財,多寶豐饒,所須無缺。所以又稱為財寶天或施財天。 北方天王手上拿著一把傘,「傘」是遮蓋,防止汙染的意思。我們每天接觸這千變萬化的世界,在廣學多聞中,要懂得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受污染。對現實社會需有充分認識理解,才有智慧、有能力,知道自己如何處事待人接物,能做到盡善盡美。

  • 【 西方廣目天王(順) 】

    『西方廣目天王』,在中國寺院,常見造型為常手纏一龍,為群龍領袖、左手持珠、腳踏惡鬼背上、開口怒目以震攝群魔。居於須彌山西方的白銀埵,常以清淨天眼,觀察護持世間眾生,護祐人民,為西方的護法善神。若見有人不信因果,作惡多端,便會賞罰眾生的善惡,令生起善心。 西方廣目天王的身上纏著一條龍,有時是一條蛇;蛇與龍都含有「變化」的意思。俗諺云:「神龍見首不見尾」,提醒我們,現實社會中,一切人、事、物均是瞬息萬變,無一常法,必須看得清楚,才能應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