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敏枝基金會
  • 玄聖殿志工團
  • 道法自然
  • 心齋弘道會
  • 瑤華中功

  • 【 】

  • 【 】

  • 【 瑤池金母 】 (農曆七月十八日為「瑤池金母」的誕辰。)

    瑤池金母,又稱王母娘娘或西王母、金母、金母元君、九靈大妙龜山金母。相傳王母娘娘居住在瑤池,是以有瑤池聖母、瑤池金母等稱呼。 在傳說中,王母娘娘曾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打敗蚩尤。 王母娘娘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神仙,因為她是尊貴的天界第一夫人──玉皇大帝的太太。(不過這只是民間小說的故事內容)。人們心目中的王母非常的雍容華貴!王母的寶貝,一是不死之藥,(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不死藥,而飛上月亮的) 。二是吃了能長生不老的蟠桃。(蟠桃很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日月同壽。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就是著名的蟠桃會,母娘宴請各路神仙,熱鬧非凡)。 道教推崇王母娘娘,大力抬高其出身,說她是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尊的女兒、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她的屬下。王母娘娘雖不是肉體凡胎,人們在故事中安排她與玉皇大帝結為夫妻,有如人間帝后。二人還生了七位女兒,其中小女兒七仙女私自下凡,與窮小伙董永「天仙配」的故事家喻戶曉。她還有個外孫女叫織女,與牛郎七夕鵲橋相會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王母娘娘廟遍布全國,七月十八日為瑤池金母誕辰,香火非常鼎盛。

  • 【 關聖帝君 】 (農曆正月十三日為「關聖帝君」的成道紀念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的誕辰。)

    『關聖帝君』是唯一被道教、佛教、儒教三教所共同尊奉 的神明。明神宗敕封關帝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的稱呼就是由此而來。 在道家、儒家把關帝當成「忠義」的象徵,尊稱為『協天 大帝』、『翊漢天尊』、『武安尊王』、『崇富真君』、 『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公』。 其中儒家更把祂奉為五文昌之一,稱為『文衡聖帝』、 『山西夫子』。佛教方面,則把祂視為護法神,相傳因關 羽不甘身首異處,魂魄飄蕩至玉泉山頭(今湖北省當陽縣 玉泉山),受普淨老和尚點化,告訴祂,如今怨恨斬祂頭 顱的人,當年過五關斬六將,還有眾多死在祂青龍偃月刀 下的亡靈,又要找誰復仇呢?勸關羽不應該再冤冤相報, 關羽才得到點化而平靜,佛教將祂視為護法神明,稱祂為 『伽藍護法』、『蓋天古佛』。 民間則習慣以『恩主公』、『關公』、『關二爺』、『關 老爺』、『關帝』來尊稱。 自清朝起,關公儼然成為人神之首,與『文聖孔子』齊肩 ,人稱『武聖』,各行業對祂的頂禮膜拜又勝於孔子,這 種景況,在民間諸神中是非常罕見的。 關公姓關,名羽,原字壽長,後改字「雲長」,三國時, 河東解縣人(今山西解縣常平村),生於西元一六○年六 月廿四日。關羽幼年喜讀《春秋左傳》,及長身高有九尺 六寸,面如重棗,唇似丹硃,臥蠶眉,丹鳳眼,且擁有一 美髯,鄰人皆稱「美髯公」。年十七時(西元一七六年) ,娶聖后胡氏,育有三子,長子平,次子興、三子索。時 逢黃巾賊作亂,關羽眼見亂臣賊子烽起,遂請求雙親准予 離鄉投效軍旅,以匡扶社稷報國。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 年),與先生劉備、張飛於桃園中締結金蘭,誓言上報國 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 死。 另一個『關帝』的事蹟,當屬「過五關、斬六將」最為人 津津樂道。據記載:建安五年(西元二○○年),曹操攻 打徐州得逞,關羽為保護兩位皇嫂,被逼降曹。曹操為亂 其君臣之禮,刻意將關公與兩位皇嫂共處一室。關帝謹守 禮法,立於室外,秉燭達旦閱覽《春秋》。此舉讓曹操更 加欽佩關公為人,冊封「偏將軍」。然關公志在漢室,且 降曹前既言明,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二主,一旦有先主劉 備的消息,無論千里必辭別投奔,以示不忘故主,故對於 曹操贈戰袍,賜府第,全然不動於衷,唯對致贈赤兔馬, 關羽接受並答謝,時曹操甚感疑惑問道:「先前我屢送金 銀、美女、戰袍,你皆未接受及下拜答謝,今贈你赤兔馬 ,為何拜謝?」關公答曰:「此赤兔馬能日行千里路,今 日得此寶駒,爾後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相見。」曹操 聽後,後悔莫及。不久,關公得知兄長在袁紹處,屢次欲 向曹操表明辭別之意,但曹操皆避而不見面,關公於是封 金掛印,護送兩位皇嫂北行,但因無放行公文,沿途皆受 阻礙,遂有過五關(東嶺關、洛陽、沂水關、滎陽關、黃 河渡口關隘);斬六將(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 、秦琪)之事,後曹操見關公辭意堅定,且愛將紛紛陣亡 ,急忙連下三道放行文憑,關公一行人才得以順利與劉備 會面。建安廿四年(西元二一九年)十月,關公以為呂蒙 病危,派兵攻打樊城,因精兵皆移防,荊州失陷,關公知 受騙時,欲撤兵被曹操大兵圍攻,被逼避退麥城,而夜行 臨沮,在接近蜀境時,被吳軍的小將馬忠生摛,由於關公 堅持「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決 心,被東吳斬殺,時年六十歲。 關聖帝君一生行為舉止,坦蕩磊落,重情義、誓言,且細 膩地兼顧到人情事。在這是非紛擾不明的社會,其所行所 為的浩然正氣,正是人們應效法學習的精神與指標。

  • 【 關聖帝君(居中者) 】 (農曆正月十三日為「關聖帝君」的成道紀念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的誕辰。)

    『關聖帝君』是唯一被道教、佛教、儒教三教所共同尊奉 的神明。明神宗敕封關帝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的稱呼就是由此而來。 在道家、儒家把關帝當成「忠義」的象徵,尊稱為『協天 大帝』、『翊漢天尊』、『武安尊王』、『崇富真君』、 『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公』。 其中儒家更把祂奉為五文昌之一,稱為『文衡聖帝』、 『山西夫子』。佛教方面,則把祂視為護法神,相傳因關 羽不甘身首異處,魂魄飄蕩至玉泉山頭(今湖北省當陽縣 玉泉山),受普淨老和尚點化,告訴祂,如今怨恨斬祂頭 顱的人,當年過五關斬六將,還有眾多死在祂青龍偃月刀 下的亡靈,又要找誰復仇呢?勸關羽不應該再冤冤相報, 關羽才得到點化而平靜,佛教將祂視為護法神明,稱祂為 『伽藍護法』、『蓋天古佛』。 民間則習慣以『恩主公』、『關公』、『關二爺』、『關 老爺』、『關帝』來尊稱。 自清朝起,關公儼然成為人神之首,與『文聖孔子』齊肩 ,人稱『武聖』,各行業對祂的頂禮膜拜又勝於孔子,這 種景況,在民間諸神中是非常罕見的。 關公姓關,名羽,原字壽長,後改字「雲長」,三國時, 河東解縣人(今山西解縣常平村),生於西元一六○年六 月廿四日。關羽幼年喜讀《春秋左傳》,及長身高有九尺 六寸,面如重棗,唇似丹硃,臥蠶眉,丹鳳眼,且擁有一 美髯,鄰人皆稱「美髯公」。年十七時(西元一七六年) ,娶聖后胡氏,育有三子,長子平,次子興、三子索。時 逢黃巾賊作亂,關羽眼見亂臣賊子烽起,遂請求雙親准予 離鄉投效軍旅,以匡扶社稷報國。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 年),與先生劉備、張飛於桃園中締結金蘭,誓言上報國 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 死。 另一個『關帝』的事蹟,當屬「過五關、斬六將」最為人 津津樂道。據記載:建安五年(西元二○○年),曹操攻 打徐州得逞,關羽為保護兩位皇嫂,被逼降曹。曹操為亂 其君臣之禮,刻意將關公與兩位皇嫂共處一室。關帝謹守 禮法,立於室外,秉燭達旦閱覽《春秋》。此舉讓曹操更 加欽佩關公為人,冊封「偏將軍」。然關公志在漢室,且 降曹前既言明,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二主,一旦有先主劉 備的消息,無論千里必辭別投奔,以示不忘故主,故對於 曹操贈戰袍,賜府第,全然不動於衷,唯對致贈赤兔馬, 關羽接受並答謝,時曹操甚感疑惑問道:「先前我屢送金 銀、美女、戰袍,你皆未接受及下拜答謝,今贈你赤兔馬 ,為何拜謝?」關公答曰:「此赤兔馬能日行千里路,今 日得此寶駒,爾後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相見。」曹操 聽後,後悔莫及。不久,關公得知兄長在袁紹處,屢次欲 向曹操表明辭別之意,但曹操皆避而不見面,關公於是封 金掛印,護送兩位皇嫂北行,但因無放行公文,沿途皆受 阻礙,遂有過五關(東嶺關、洛陽、沂水關、滎陽關、黃 河渡口關隘);斬六將(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 、秦琪)之事,後曹操見關公辭意堅定,且愛將紛紛陣亡 ,急忙連下三道放行文憑,關公一行人才得以順利與劉備 會面。建安廿四年(西元二一九年)十月,關公以為呂蒙 病危,派兵攻打樊城,因精兵皆移防,荊州失陷,關公知 受騙時,欲撤兵被曹操大兵圍攻,被逼避退麥城,而夜行 臨沮,在接近蜀境時,被吳軍的小將馬忠生摛,由於關公 堅持「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決 心,被東吳斬殺,時年六十歲。 關聖帝君一生行為舉止,坦蕩磊落,重情義、誓言,且細 膩地兼顧到人情事。在這是非紛擾不明的社會,其所行所 為的浩然正氣,正是人們應效法學習的精神與指標。

  • 【 周倉將軍(右側者) 】 (農曆十月廿三日為「周倉將軍」的誕辰。)

    周倉將軍,山西平陸人,為關聖帝君的部將,周倉將軍隨關聖帝君四處征戰,終其一生,都隨侍在關帝左右。關公督守荊州之際,派遣周倉將軍守護麥城,不料卻在荊州之役被吳國的呂蒙設計,後來得知關帝不幸兵敗遇難,周倉將軍自刎以身殉主,其忠烈英勇的氣節,深得後人崇敬,被宋朝皇帝敕封為「威寧將軍」。民間立其像於關聖帝君之側,以彰顯周將軍的節操。周倉將軍在民間的塑像多為身穿甲胄、黑面朱唇,左手執關聖帝君的青龍偃月刀,神色威凜,不怒則威。「周倉將軍」的誕辰為農曆十月廿三日。

  • 【 關平將軍(左側者) 】 (農曆五月十三日為「關平將軍」的誕辰。)

    關平太子,字坦之,生於公元一七八年五月十三日,酷愛弓箭騎術,年少時即隨父親關羽征戰沙場,事親至孝,臨陣不離其左右,對武聖關帝之功勳助益極大,兩父子為蜀國立下無數的汗馬功勞。東漢獻帝建安廿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十二月初七日,關公誤中呂蒙之計,被東吳兵伏擊,關平聞訊,情急之下,孤軍馳往救父,力盡被俘,十二月初七日,關公父子二人雙雙遇害,關平太子時年四十二歲。宋崇寧元年封為「武靈侯」,世稱「靈侯太子」;明萬曆廿四年封「竭忠王」;鸞門尊稱為「九天威靈顯化天尊」。人們感佩他的忠孝無雙,特別將他與周倉將軍配祀在關聖帝君的左右兩側,關平太子立於帝君龍側,手掌「漢壽亭侯印」;周倉將軍立於帝君虎側,手持「青龍偃月刀」。

  • 【 地藏王菩薩 】 (農曆七月三十日為「地藏王菩薩」的誕辰。)

    『地藏王菩薩』,又稱「幽冥教主」,或稱「酆都大帝」,簡稱「地藏王」;「幽冥教主」和「酆都大帝」是道教的稱呼,因為道家認為「幽冥教主」,統裁十殿閻羅王,並且檢察世人在生前的善惡;行善的人,便引度去到西天,為惡的人,便下令墜落地獄,橫死的,便讓他超生;民間所有弔祭死者的亡魂,必先祀「幽冥教主」,廟裡見到的「幽冥教主」神像,是坐在名叫「諦聽」的靈獸地獍上面,相傳這靈獸覺非常聰敏呢;不過「幽冥教主」雖然有「諦聽」協助,因為人間的罪犯天天增加,忙的還未把冥府的善魂悉數引渡西天,延到今天仍然無法向「上帝」繳旨。   「地藏王」祂發大誓願,出於無佛之世,引導在五濁之世的迷界眾生;「地藏王菩薩」較其他諸菩薩誓願深重,是誓願的代表菩薩;「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不達目的,決不中止。又「地藏十輪經」說:「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也許這就是佛家稱「地藏」的由來吧!台灣民間,又認為「地藏」乃閻羅王的化身,管轄冥界,所以信仰特別深重。   「地藏王菩薩」相傳於佛寂滅後一千五百年(大約在唐朝貞觀三年)降生在新羅國;菩薩姓金,名喬覺;在永徽四年,當祂二十四歲的時候,帶著白犬「諦聽」,航海來到中國的九華山,端坐在九子峰的山頭長達七十五年之久,「地藏王菩薩」來到九華山之後,在山下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老人請問這九華山的地主是誰?老人不答,卻反問「地藏王菩薩」問他有何事?菩薩說:「想化他一袈裟之地。」老人心想一袈裟之地,只不過方丈,我何不樂捐,便向菩薩說:「這九華山都是我的,您要一袈裟之地,就贈送您好了。」菩薩說:「您不能反悔呀!」說完,便張開袈裟向九華山撒過去,剎那間,一件小小袈裟卻把整個九華山全包住了;後來這位老人和他的兒子們,也都讓菩薩給度化了。

  • 【 天上聖母 】 (農曆三月廿三日為「天上聖母」的誕辰、農曆九月初九為「天上聖母」的飛昇之日。)

    『天上聖母』姓林,名默娘,生於西元九六○年三月廿三日,農曆九月初九為其昇天之日,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坊間多以「媽祖」、「天后」、「天妃」等尊稱,還有以分祀來源不同而另稱「湄洲媽」、「大甲媽」、「北港媽」、「關渡媽」等。媽祖為林愿氏之第六女,彌月皆不聞啼聲,於是取名為默娘。聖母自幼聰穎,過目不忘,五歲能誦觀音經,十一歲自通音律,十三歲時得玄通老道士指點,授予「玄微秘法」,日夜潛修,進步神速,十六歲井中得銅符,始屢為民扶危解厄,驅邪救世,備受鄉里景仰。十九歲時父兄遇海難,聖母曾以元神出海相救,但因其母在旁急呼,呼其醒時,原手持兄長之舵摧,故兄無救,醒後泣曰:「父得保全,兄已歿矢!」,聖母在海上救難行善事蹟遂遍傳鄉里,當時人們尊為神女,又稱龍女。 民間供奉天上聖母媽祖,身旁必定會配祀「千里眼將軍」和「順風耳將軍」二名左右護衛。《封神演義》載:相傳商紂王有一對法術高強的兄弟,名「高明」、「高覽」,高明眼大如明月,能觀千里遠的人、事、物,高覽耳大至肩,能耳聽八方,在商周交戰時,二人各憑與生俱來的神力窺探軍情,立下不少功勞,後來姜子牙使計,在二軍對陣的時候,用戰鼓擾亂順風耳的聽力,用旗幟遮住千里眼的眼力,並且灑狗血在地面上,使得二人神力盡失,命喪黃泉。妖魂盤踞桃花山三千多年,後來媽祖路過桃花山,將二人收伏為侍從,千里眼受封為「金精將軍」,順風耳受封為「水精將軍」。

  • 【 九天玄女 】 (農曆二月十五日為「九天玄女」的誕辰。)

    『九天玄女』又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母」、「九天玄女娘娘」。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良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 九天玄女是一位正義之神,形象為扶助英雄剷惡除暴的女仙,因此她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相當重要。 台灣民間普遍認為『九天玄女』就是「女媧」,此點說法是根據封神演義的傳說,女媧策動封神榜的進行,並且建立最早的天庭制度,推崇玉皇大帝為最高主宰,西王母為掌管天庭所有女仙之首,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道門中人一般認定九天玄女極可能是女媧的化身,在天庭的地位僅次於西王母。 此外,女媧補天的傳說來自於當上古時期,共工氏被祝融氏打敗時,他氣得用頭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導致整座天塌陷傾斜,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人類受災,於是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而古書記載「九天玄女為了堵阻兇神降九重降擾干戈,練金磚填北缺」,這段記載與女媧補西方不周山之天空,一北一西,一金磚一五色石,記載均不相符。因此可以推斷後世因傳說雷同而誤以為九天玄女即為女媧轉化,其實九天玄女與女媧為兩者不同上古天神。較適當的說法是九天玄女就是中國神話中的上古天神。

  • 【 十八手觀音 】 (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誕辰、六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成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出家紀念日。)

    十八手觀音,象徵『般若』的十八空,這是提示一切眾生,學佛必須依據「智慧」來成就。雙手結印相拄成輪,就是象徵福德,智慧圓滿。 觀世音菩薩不但遍布十方世界,永恆存在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劫數,並且以大慈大悲的心願,永不休止的為輪迴中的苦惱眾生,救苦救難。只要世界上任何遇難的生命呼喚他,必定尋聲救助災厄。因此觀世音菩薩除了幫助釋迦牟尼弘揚佛法之外,也輔佐阿彌陀佛教主,救助眾生。

  • 【 觀音大士 】 (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誕辰、六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成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的意思是指:「觀察一切眾生而自在的加以拯救。」民間普遍以『觀音』、『觀世音』等名號來尊稱。觀世音曾誓願「渡盡普天之下眾生,方願成佛」。故觀世音化身於六道當中濟度萬眾(六道乃指:天界、人界、修羅界、畜生界、餓鬼界、地獄界)。民間遂稱為『六觀音』。 觀音於六道化身之形像分別為:攝化天界的『如意輪觀音』、攝化人界的『准胝觀音』、攝化修羅界的『十一面觀音』、攝化畜生界的『馬頭觀音』、攝化餓鬼界的『聖觀音』、攝化地獄界的『千手觀音』,除此六道化身外,民間另立『不空罥(音‘絹’去聲)索觀音』為佛母,又合稱為『七觀音』。 相傳古時,印度有個國家叫『興林國』。興林國的國王育有三位千金,長女妙音、次女妙緣、三女妙善,且三女妙善自幼即聰明伶俐,有著一副仁慈的好心腸,並對修行禮佛更加虔誠。   某夜,正當妙善禮佛時,屋內突然金光閃爍,莊嚴而慈祥的佛陀出現在公主面前,親切地對她說:「在遙遠的地方,有座須彌山,山上有一朵白蓮花和一個白玉淨瓶,若汝能突破一切困境,求得此寶物,專心修行,日後必能証得菩薩道,救渡世間眾生。」言罷,佛陀即消逝無蹤,公主經佛陀指點,便決心克服所有困難,前往須彌山求得寶物,以救渡天下蒼生脫離苦海。妙善與永蓮歷經千辛萬苦,終抵須彌山,並求得寶物,返回家鄉,宣揚佛法,更勸導人們要互敬,存一份仁慈心腸。過了一段時日,人們得知白玉瓶中若生水,水中長出柳枝葉之時,即為妙善得道之日。此時,有個男孩,名叫沈英,生性頑皮,當他聽到人們談論此事時,便決心開個玩笑,於是在深夜,沈英偷偷地在白玉瓶中灌了清水,又插上一枝楊柳枝,次日清晨(即農曆六月十九日),人們發現此事,皆驚訝不已,而妙善則著白衣白裙至花園打坐,人們亦圍在公主身邊頌念佛經,不久,池中的白蓮花綻放開來,妙善起身,一手托著白玉淨瓶,赤腳踩上白蓮花,緩緩地升天。 妙善升天後,玉皇上帝封為『觀世音菩薩』。而頑皮的沈英受觀音感化,成為懂事的孩子,亦封他為『善財童子』,當初陪觀音求寶的永蓮,封為『侍春龍女』,兩人隨侍在觀世音菩薩兩旁,協助渡化世間人們脫離苦海,返回極樂淨土。(這是佛教經典中對觀世音成道的記載,與觀音示現給瑤華仙主之景,不謀而合)。

  • 【 濟公禪師 】 (農曆二月初二為「濟公禪師」的誕辰。)

    濟公(生於西元1133年二月初二、成道於西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被稱為「濟癲和尚」、「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十八歲時父母雙亡,後來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瞎堂慧遠為師。不愛頌經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言語詼諧、智慧高超,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南屏山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而且他的佛法無邊、濟困扶危,被百姓稱『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的化身。一貫道以濟公為崇拜的主要仙佛之一,他們認為一貫道的第十八代張天然祖師實為濟公下凡。而佛教徒大致認同濟公禪師是因為某些因素而不守戒律,不過並不認同對濟公破戒的崇拜。南宋開禧二年(西元一二0六年)的五月十六日,濟顛在淨慈寺端坐圓寂,濟公死後,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

  • 【 托塔天王李靖(居中者) 】 (農曆四月廿一日為「托塔天王李靖」的誕辰。)

    『托塔天王李靖』,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陜西人,是唐代的名將,唐太宗時,因為他戰功顯赫,死後封為「衛國公」,為傑出的軍事統帥,李靖早年就表現出軍事天才。 他出生於官宦之家,是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他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他父親李詮官至趙郡太守,李靖年輕時常與舅父論孫、吳兵法,隋吏部尚書牛弘早就稱讚李靖有“王佐之才”。    李淵太原起兵,攻佔了長安,李靖被俘,臨刑前對李淵疾呼:“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李淵欣賞他的氣魄,李世民愛慕他的才識和膽略,將他釋放,他被召入李世民幕府,充做三衛。李靖隨從秦王東進,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以軍功授任開府。後來,協助李孝恭攻陷江陵,逼降蕭銑,又領兵越南嶺,達桂州,連下九十六州。他還協助李孝恭,屢獻良策,一起平定了輔公祏的反叛。之後,李靖被調到北方,先為靈州道行軍總管,以抗擊東突厥。後升任兵部尚書,兼任定襄道行軍總管,多次親自帶領輕騎,突進敵方腹地,最後滅了東突厥。唐太宗時,李靖由兵部尚書晉升為右僕射,成為宰輔。   李靖懂得知足而退,貞觀八年(西元634年)十月,擔任宰相職務滿四年的李靖以足疾誠懇請求辭任,唐太宗特賜一條靈壽杖,以幫助他療養足疾,並特告如足疾稍好些,每二三天可到中書、門下平章政事。兩個月後,吐谷渾進犯涼州,唐太宗認為身經百戰、足智多謀、威震四方的李靖是最為合適的人選,可惜他足疾未愈,而李靖這位年逾花甲的老將軍一聽朝廷將遠征吐谷渾的消息,頓時精神振奮,顧不上足疾與年事已高,主動請求掛帥,領兵遠征,君臣很是默契,唐太宗立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領大軍,與吐谷渾進行大規模激戰,最終平定了吐谷渾。     李靖料事精准,侯君集也是一員虎將,太宗讓李靖教侯君集兵法,李靖教些一般性的,精微之處則不教,後來侯君集上奏太宗,說李靖不授兵法精要,將來必反,太宗聽後責備李靖,李靖說:“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盡臣之術者,是將有異志焉。”至貞觀十七年四月,侯君集果然與太子承乾謀反,事情敗露後被處斬,事實證明李靖的預見是準確無誤的。  貞觀二十三年(西元649年),李靖病情惡化,唐太宗親臨病榻慰問。他見李靖病危,涕淚俱下,十分難過地對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國有勞。今疾若此,為公憂之。”當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歲。唐太宗冊贈司徒、並州都督,隆重安葬,陪葬昭陵,諡曰景武,墳墓設建如突厥內燕然山、吐谷渾內積石二山形狀,“以旌殊績”,猶如表彰衛青、霍去病一般。     李靖是淩煙閣二十四位開國功臣之一,排名地八,緊跟著功勳卓著的慰遲敬德。上元元年(西元760年),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是唐朝少有的出將入相文武大才,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唐太宗曾給予李靖高度的評價:“尚書僕射代國公靖,器識恢宏,風度沖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又因為死後經常顯靈,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為其建廟供奉,慢慢的李靖漸漸被神化了。 在《封神演義》中,托塔天王是陳塘關總兵,第三子哪吒大鬧東海,李靖為了息事寧人,逼哪吒自殺。哪吒死後,太乙真人以蓮花為他復生,李靖又逢「燃燈古佛」贈送給他玲瓏寶塔。李靖有此寶塔,便成為「托塔李天王」。 在中國的佛門中,北方的多聞天王,又名毗沙門,就是「托塔李天王」的前身。身穿鎧甲,頭戴金翅烏寶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塔是佛教的象徵,一般的寺院都有塔,是安置經文、佛物和舍利子的地方。唐三藏經常訓誡孫悟空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浮屠”就是指塔。

  • 【 中壇元帥(居右側者) 】 (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壇元帥誕辰。)

    中壇元帥,元帥大概是我們廟裡頭最多的一尊神明。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祂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   按民間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 【 華佗仙師 】 (農曆四月十八日為「華佗仙師」的誕辰。)

    『華佗』,字元化,東漢人,精研皇帝內經、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典籍更潛習修心養性之道及針灸方藥之術,尤其擅長外科手術,其『麻沸散』的製造使用,開創世界醫學史上全身麻醉的先例,三國演義中記載有華佗為關雲長刮骨療毒之事蹟可以佐證。由於華佗醫術高強,如今人們對妙手回春的名醫稱為『華佗再世』,中醫師奉祀華佗為守護神。

  • 【 孚佑帝君 】 (農曆四月十四日為「孚佑帝君呂仙祖」的誕辰。)

    『孚佑帝君』俗姓呂,名喦(音‘嚴’),字洞賓,別號純陽子;唐朝山西永樂縣人,生於西元七九八年四月十四日。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是道教純陽派始祖,道家尊稱『純陽祖師』或『妙道真人』。民間則多以『呂仙祖』、『仙公』來尊稱。呂仙祖訪遊廬山時,遇「火龍真人」,傳以天遁劍法,因此呂祖常配劍於身,世人稱其為「劍仙」。呂祖得道後,玉皇上帝敕封他為【昊天金闕內相─孚佑帝君文尼真佛】。 呂祖年四十六兩度會試皆未金榜題名,失意之際,於長安城酒樓飲酒解愁時,八仙之一的「正陽帝君」,也就是鍾離權,俗稱的「漢鍾離」來點化呂祖修道。「漢鍾離」炊煮黃梁,於旁坐候的呂祖不久就睡著了,在睡夢中夢到自己得了狀元,官居一品,娶到嬌妻美妾,兒女成群而且各有成就,但是沒多久就受人牽連而被判罪,摘了烏紗帽,還被滿門抄族,妻離子散,榮華富貴成了過眼雲煙,自己站在風雪中,自憐自艾,呂祖一下子就驚醒了,卻只看見漢鍾離還在煮飯,不禁嘆氣,「鍾離權」笑著對他曰:「黃梁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洞賓問他:「先生知道我剛才作的夢嗎?」漢鍾離就告訴他:「你在轉眼間就看到自己五十年要走的路,你更應該了解人生只是一場夢,起起伏伏,何必眷戀、何必爭奪,最要緊是自己要徹悟。」說完,呂仙祖頓悟道理後,就追隨鍾離仙翁修道,學到了吐納修真的秘訣,以及鍊金煉汞之術。 在民間關於呂仙祖的故事特別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有「呂祖為明太祖朱元璋理髮」、「呂洞賓三戲白牡丹」。據說,明太祖是有名的臭頭皇帝,在理髮時,時常痛苦難堪,使得京城中理髮師人人自危,深怕一不小心,而招來殺身之禍。呂祖知道之後,就化身理髮師,進宮為朱洪武理髮,並治好他的腫皰,皇帝大喜,要賞他金銀財寶,但被呂仙祖婉拒,明太祖就問他欲想要什麼東西?呂洞賓說:「我只要求皇上賜一面紅旗,插於所有理髮店之前」洪武帝當然就答應了,而這些拿到免死金牌的理髮師大家都感激呂仙祖,後來更尊奉他為理髮業的守護神。

  • 【 玄天上帝 】 (農曆三月初三為「玄天上帝」的誕辰、 農曆九月初九為「玄天上帝」的飛昇紀念日。)

    『玄天上帝』全名為『北極玄天真武大帝蕩魔大天尊』, 又有『玉虛師相』、『真武大帝』等等稱號。而民間皆以 『上帝公』、『帝爺公』來稱謂,以表尊奉之意。玄天上帝的造型乃手持七星寶劍,腳踏龜蛇型像最為普遍;其手持七星劍,表示掌管北方七宿之意。左手印訣,一指向天,係玄武圓道之姿態。足踏龜蛇,展露出收伏二將的事蹟。 而據傳龜蛇二怪,乃是商紂王時,六天魔王以坎離二熙所化,來殘害生靈,後玄帝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凡收伏而為兩將。 玄帝的傳聞典故相當多,但最膾炙人口,為人津津樂道的事,乃「鐵杵磨成針」。相傳;上帝公於武當山修煉時, 因山中氣候多變,且物糧不足等因素,致使意志難以堅定, 心生還俗的念頭。有日,玄帝退志欲出山,返回故鄉時, 途經一井,看見一名老嫗手拿鐵杵,在石頭上研磨, 玄帝甚感疑惑,向前揖禮詢問磨杵的原因,只見老婦笑答: 「我欲將鐵杵磨成針」,玄帝聞言笑曰:「以鐵杵磨成針, 何時日方成針?」只見老嫗不慍不火地答曰:「日夜功夫深,何怕不成針!」玄帝聞言後,立即頓悟,即刻返回山中精修道業。而這名老嫗正是玄帝聖師「紫虛元君」所化,特來點化玄帝。玄天上帝回山修煉之後,仙道諸真惟恐 玄天上帝意志薄弱,特派蓬萊九位女仙下凡試探, 玄天上帝以禮相待,不存異心,九位女仙獻計引誘不成,深感 玄天上帝向道之誠,言明身分後回返天界,並祝 玄天上帝早日功成得道。 至於民間傳說『玄天上帝』生前係以殺豬為業,到了晚年時,忽然了悟殺生乃是罪孽,從此放下屠刀,訪尋武當山作為修煉道場。前往武當山中途,忽遇一婦人產子,此婦見有人經過,便請其代為洗滌生產時沾到鮮血的布,玄帝心想既已立志修持大道,應不能再沾有血污之物,但見此婦孤苦無援,慈悲心起而不忍拒絕,於是想起以竹篙挑起這塊布,放入河中來回漂洗,待舉起時,竟變成一面黑旗(俗稱玄武旗,即黑令旗也。)據傳此婦人乃「觀音大士」所化,其目的是試探玄帝修道決心。玄帝入山潛修一段時日後,卻因過去殺業彌重而凡體難能解脫,無法成道飛昇,玄帝遂舉刀剖腹,掏空腸肚,以示淨身。誰知所棄之腑臟竟化為龜蛇。玄帝圓道飛昇後,由玄帝腸肚所化的龜蛇,卻在民間作怪危害生民,於是玄帝下凡收伏,而成為隨身護衛。

  • 【 諸葛孔明 】 (農曆七月廿三日為「諸葛孔明」的誕辰。)

    諸葛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劉備的丞相,少年時父母雙亡,隨著叔父避亂荊州,隱居躬耕於南陽。諸葛孔明的智謀天下第一。諸葛亮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諸葛亮在世時,擔任蜀漢丞相,封武鄉侯,辭世後追諡為忠武侯,因此亦受後世尊稱為「武侯」、「諸葛武侯」。 關於諸葛孔明被奉為糕餅業的祖師爺,傳說有二,第一是諸葛亮七擒孟獲後,無法渡過瀘水,於是下令以麵粉包入牛、羊肉餡,做成49個「麵人頭」(諸葛亮稱「蠻頭」),當成祭拜溺水陰魂的供品,而終得平安回朝。另一則故事是諸葛亮為讓孫權不得反悔劉備迎娶他妹妹的婚事,遂命人分送東吳軍民糕餅,將結婚消息散布,而使後來各地仿效,形成訂婚時送喜餅的習俗。這兩則傳說中尤其是分送喜餅的習俗,更是造福了糕餅業者的生計,因此台灣糕餅業者都將諸葛亮奉為祖師爺祭拜。 另外「孔明燈」相傳源自四川平樂古鎮,三國時期,此鎮乃為軍事重地,諸葛亮當時被司馬懿困於平陽,諸葛亮算準風向,製成紙燈籠繫上求救信息放上天空,最終得以脫險。宋時此鎮更以造紙聞名,後人為紀念諸葛亮,放孔明燈漸變成節慶儀式。現今,孔明燈更常用於祝福。這是一個象徵收穫的成功和幸福每一年。(而孔明燈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天燈』)。

  • 【 福德正神 】 (農曆二月初二為「福德正神」的誕辰。)

    『福德正神』有很多種稱謂,如「伯公」、「福德爺」、「福神」、「社公」、「后土」…等等。而民間大多以『土地公』來尊稱,土地公原本是自然神,因大地孕育萬物,人們生活與土地又密不可分,因此將土地人格化虔誠奉祀。更因為「有土斯有財」的緣故,使得土地公無論是在士、農、工、商各行各業中,都受到人們的祭拜。 民間在先人祖墳前,皆有一位土地神守護,俗稱「后土」,其由來有段膾炙人口的典故。相傳在秦朝時因修築萬里長城,需徵調大批民伕,此舉不僅勞民傷財,更造成許多家庭因此破碎。當時有一民婦叫作孟姜女,因其夫被徵召為民伕,久無音訊,乃千里迢迢至長城尋夫。豈料,到達長城時,聞知丈夫萬喜良已不幸罹難,傷心欲絕、嚎咷大哭,突然間有一段城牆崩裂,並露出丈夫骨骸,孟女抱骨痛哭,血、淚漸漸潤澤枯骨,竟然漸生筋肉之象。這時候,有一位老翁向孟女指點,應該將骨骸置於袋中,以便運送,孟女依言行走些時,發現骨骸又恢復乾枯原形,孟女大怒,問老翁是何心態。此老翁言道:「生死各有命,今汝讓其夫復生有違天命,只好出面勸說。」後來,孟姜女即請土地公守護其夫墓地,以保佑亡者安寧。 『福德正神』被視為地方基層的行政神,相當於現在的村里長,負責管理所在的地面或地段,故有「庄頭庄尾土地公」、「田頭田尾土地公」之俗諺。每逢農曆初二、十六,人們皆會準備豐盛的祭品,來祭祀土地公,並於農曆二月初二日土地公聖誕日,信徒皆演戲大肆慶祝,此日亦稱「頭牙」,而商家在農曆十二月十六日俗稱「尾牙」,宴請員工,並焚香祭拜土地公,感謝一年來的幫助、庇佑。這也成為我國特殊的風俗習慣。

  • 【 釋迦佛祖 】 (農曆四月初八為「釋迦佛祖」的誕辰。)

    『釋迦佛祖』又稱為釋迦牟尼佛、釋迦世尊、釋迦如來、釋迦佛、釋迦佛祖,農曆四月八日誕生於中印度迦毗羅衛城,父親是該城城主——淨飯大王,母親為摩耶夫人,他創立佛教,讓人民能有傾訴的地方,能把心靈淨空,獲得喜悅。因此,悉達多逝世後,弟子們建廟祭祀他,並尊稱他為「釋迦牟尼佛」。 悉達多從小就十分聰明,不論是什麼事,都一定會追根究底,尋找問題的解答。他的父親十分疼他,但也總是為他擔心,因為悉達多問的問題總是讓父親覺得荒唐。十九歲時,悉達多看到了一隻鳥正在啄一具屍體,他想了很久,覺得:「難道人的一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嗎?」。後來,有一位修道者和他說︰「世事無常,只有出家人能得到解脫。」回家後,他想了很久,決定拋下妻兒,把頭髮剃掉,自行出家。隔天,父親找不到他很緊張,得知他出家後,三番兩次的叫人去請他回來,但他意志堅定,怎麼樣都不肯回家。某一天,悉達多走到了一棵菩提樹下,在那兒靜坐了六年。在他三十五歲那年,創立了佛教,並到各地招收信徒,佛教就是這樣產生的。釋迦牟尼為教徒制定了「戒律」。在家的和出家的教徒都必須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出家的教徒男的叫僧(和尚),女的叫尼(尼姑)。他們必須剃光頭,穿僧袍,完全脫離家庭生活。人們為了懷念他對弟子的苦心教導,將釋迦牟尼誕生的那天(農曆四月初八)稱做「浴佛節」,把他成道的那天(農曆十二月八日)稱為「臘八節」。

  • 【 不肯去觀音 】 (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誕辰、六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成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出家紀念日)

    此尊白瓷觀音來自普陀山觀音院,不肯去觀音院又名紫竹林 ,位於浙江省 舟山市 普陀山梅檀嶺下。據載唐代日本 僧人 慧鍔大師從五台山請得觀音聖像,欲迎歸本國,船隻路過普陀山洋面,鐵蓮繞舟,因此認為大士不願東去,乃留像山中,山民張氏目睹海上奇觀,舍宅供奉,得名「不肯去觀音院」,這就是普陀山佛教文化的發祥,從此普陀山正式成為觀音菩薩的應化勝地。明 萬曆末,僧炤寧在原址建「聽潮庵」。 清 康熙三十八年,禦書「潮音洞」額賜掛。 雍正 、 道光 、 光緒年間,廣紀、仁亮、凈守等禪師續有增修,並改稱「紫竹林」, 民國八年, 康有為親提院額。 一九八九年起,普陀山佛教協會主持重建,歷時數載,成大悲樓、園通殿、 天王殿 、三聖樓、藥師殿。 供奉著全山最大的玉質觀音和玉質臥佛。

  • 【 濟公禪師 】 (農曆二月初二為「濟公禪師」的誕辰。)

    濟公(生於西元1133年二月初二、成道於西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被稱為「濟癲和尚」、「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十八歲時父母雙亡,後來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瞎堂慧遠為師。不愛頌經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言語詼諧、智慧高超,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南屏山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而且他的佛法無邊、濟困扶危,被百姓稱『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的化身。一貫道以濟公為崇拜的主要仙佛之一,他們認為一貫道的第十八代張天然祖師實為濟公下凡。而佛教徒大致認同濟公禪師是因為某些因素而不守戒律,不過並不認同對濟公破戒的崇拜。南宋開禧二年(西元一二0六年)的五月十六日,濟顛在淨慈寺端坐圓寂,濟公死後,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

  • 【 觀音大士 】 (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誕辰、六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成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的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的意思是指:「觀察一切眾生而自在的加以拯救。」民間普遍以『觀音』、『觀世音』等名號來尊稱。觀世音曾誓願「渡盡普天之下眾生,方願成佛」。故觀世音化身於六道當中濟度萬眾(六道乃指:天界、人界、修羅界、畜生界、餓鬼界、地獄界)。民間遂稱為『六觀音』。 觀音於六道化身之形像分別為:攝化天界的『如意輪觀音』、攝化人界的『准胝觀音』、攝化修羅界的『十一面觀音』、攝化畜生界的『馬頭觀音』、攝化餓鬼界的『聖觀音』、攝化地獄界的『千手觀音』,除此六道化身外,民間另立『不空罥(音‘絹’去聲)索觀音』為佛母,又合稱為『七觀音』。 相傳古時,印度有個國家叫『興林國』。興林國的國王育有三位千金,長女妙音、次女妙緣、三女妙善,且三女妙善自幼即聰明伶俐,有著一副仁慈的好心腸,並對修行禮佛更加虔誠。   某夜,正當妙善禮佛時,屋內突然金光閃爍,莊嚴而慈祥的佛陀出現在公主面前,親切地對她說:「在遙遠的地方,有座須彌山,山上有一朵白蓮花和一個白玉淨瓶,若汝能突破一切困境,求得此寶物,專心修行,日後必能証得菩薩道,救渡世間眾生。」言罷,佛陀即消逝無蹤,公主經佛陀指點,便決心克服所有困難,前往須彌山求得寶物,以救渡天下蒼生脫離苦海。妙善與永蓮歷經千辛萬苦,終抵須彌山,並求得寶物,返回家鄉,宣揚佛法,更勸導人們要互敬,存一份仁慈心腸。過了一段時日,人們得知白玉瓶中若生水,水中長出柳枝葉之時,即為妙善得道之日。此時,有個男孩,名叫沈英,生性頑皮,當他聽到人們談論此事時,便決心開個玩笑,於是在深夜,沈英偷偷地在白玉瓶中灌了清水,又插上一枝楊柳枝,次日清晨(即農曆六月十九日),人們發現此事,皆驚訝不已,而妙善則著白衣白裙至花園打坐,人們亦圍在公主身邊頌念佛經,不久,池中的白蓮花綻放開來,妙善起身,一手托著白玉淨瓶,赤腳踩上白蓮花,緩緩地升天。 妙善升天後,玉皇上帝封為『觀世音菩薩』。而頑皮的沈英受觀音感化,成為懂事的孩子,亦封他為『善財童子』,當初陪觀音求寶的永蓮,封為『侍春龍女』,兩人隨侍在觀世音菩薩兩旁,協助渡化世間人們脫離苦海,返回極樂淨土。(這是佛教經典中對觀世音成道的記載,與觀音示現給瑤華仙主之景,不謀而合)。

  • 【 關聖帝君 】 (農曆正月十三日為「關聖帝君」的成道紀念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的誕辰。)

    『關聖帝君』是唯一被道教、佛教、儒教三教所共同尊奉 的神明。明神宗敕封關帝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的稱呼就是由此而來。 在道家、儒家把關帝當成「忠義」的象徵,尊稱為『協天 大帝』、『翊漢天尊』、『武安尊王』、『崇富真君』、 『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公』。 其中儒家更把祂奉為五文昌之一,稱為『文衡聖帝』、 『山西夫子』。佛教方面,則把祂視為護法神,相傳因關 羽不甘身首異處,魂魄飄蕩至玉泉山頭(今湖北省當陽縣 玉泉山),受普淨老和尚點化,告訴祂,如今怨恨斬祂頭 顱的人,當年過五關斬六將,還有眾多死在祂青龍偃月刀 下的亡靈,又要找誰復仇呢?勸關羽不應該再冤冤相報, 關羽才得到點化而平靜,佛教將祂視為護法神明,稱祂為 『伽藍護法』、『蓋天古佛』。 民間則習慣以『恩主公』、『關公』、『關二爺』、『關 老爺』、『關帝』來尊稱。 自清朝起,關公儼然成為人神之首,與『文聖孔子』齊肩 ,人稱『武聖』,各行業對祂的頂禮膜拜又勝於孔子,這 種景況,在民間諸神中是非常罕見的。 關公姓關,名羽,原字壽長,後改字「雲長」,三國時, 河東解縣人(今山西解縣常平村),生於西元一六○年六 月廿四日。關羽幼年喜讀《春秋左傳》,及長身高有九尺 六寸,面如重棗,唇似丹硃,臥蠶眉,丹鳳眼,且擁有一 美髯,鄰人皆稱「美髯公」。年十七時(西元一七六年) ,娶聖后胡氏,育有三子,長子平,次子興、三子索。時 逢黃巾賊作亂,關羽眼見亂臣賊子烽起,遂請求雙親准予 離鄉投效軍旅,以匡扶社稷報國。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 年),與先生劉備、張飛於桃園中締結金蘭,誓言上報國 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 死。 另一個『關帝』的事蹟,當屬「過五關、斬六將」最為人 津津樂道。據記載:建安五年(西元二○○年),曹操攻 打徐州得逞,關羽為保護兩位皇嫂,被逼降曹。曹操為亂 其君臣之禮,刻意將關公與兩位皇嫂共處一室。關帝謹守 禮法,立於室外,秉燭達旦閱覽《春秋》。此舉讓曹操更 加欽佩關公為人,冊封「偏將軍」。然關公志在漢室,且 降曹前既言明,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二主,一旦有先主劉 備的消息,無論千里必辭別投奔,以示不忘故主,故對於 曹操贈戰袍,賜府第,全然不動於衷,唯對致贈赤兔馬, 關羽接受並答謝,時曹操甚感疑惑問道:「先前我屢送金 銀、美女、戰袍,你皆未接受及下拜答謝,今贈你赤兔馬 ,為何拜謝?」關公答曰:「此赤兔馬能日行千里路,今 日得此寶駒,爾後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相見。」曹操 聽後,後悔莫及。不久,關公得知兄長在袁紹處,屢次欲 向曹操表明辭別之意,但曹操皆避而不見面,關公於是封 金掛印,護送兩位皇嫂北行,但因無放行公文,沿途皆受 阻礙,遂有過五關(東嶺關、洛陽、沂水關、滎陽關、黃 河渡口關隘);斬六將(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 、秦琪)之事,後曹操見關公辭意堅定,且愛將紛紛陣亡 ,急忙連下三道放行文憑,關公一行人才得以順利與劉備 會面。建安廿四年(西元二一九年)十月,關公以為呂蒙 病危,派兵攻打樊城,因精兵皆移防,荊州失陷,關公知 受騙時,欲撤兵被曹操大兵圍攻,被逼避退麥城,而夜行 臨沮,在接近蜀境時,被吳軍的小將馬忠生摛,由於關公 堅持「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決 心,被東吳斬殺,時年六十歲。 關聖帝君一生行為舉止,坦蕩磊落,重情義、誓言,且細 膩地兼顧到人情事。在這是非紛擾不明的社會,其所行所 為的浩然正氣,正是人們應效法學習的精神與指標。

  • 【 濟公禪師 】 (農曆二月初二為「濟公禪師」的誕辰。)

    濟公(生於西元1133年二月初二、成道於西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被稱為「濟癲和尚」、「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十八歲時父母雙亡,後來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瞎堂慧遠為師。不愛頌經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言語詼諧、智慧高超,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南屏山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而且他的佛法無邊、濟困扶危,被百姓稱『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的化身。一貫道以濟公為崇拜的主要仙佛之一,他們認為一貫道的第十八代張天然祖師實為濟公下凡。而佛教徒大致認同濟公禪師是因為某些因素而不守戒律,不過並不認同對濟公破戒的崇拜。南宋開禧二年(西元一二0六年)的五月十六日,濟顛在淨慈寺端坐圓寂,濟公死後,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

  • 【 瑤池金母 】 (農曆七月十八日為「瑤池金母」的誕辰。)

    瑤池金母,又稱王母娘娘或西王母、金母、金母元君、九靈大妙龜山金母。相傳王母娘娘居住在瑤池,是以有瑤池聖母、瑤池金母等稱呼。 在傳說中,王母娘娘曾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打敗蚩尤。 王母娘娘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神仙,因為她是尊貴的天界第一夫人──玉皇大帝的太太。(不過這只是民間小說的故事內容)。人們心目中的王母非常的雍容華貴!王母的寶貝,一是不死之藥,(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不死藥,而飛上月亮的) 。二是吃了能長生不老的蟠桃。(蟠桃很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日月同壽。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就是著名的蟠桃會,母娘宴請各路神仙,熱鬧非凡)。 道教推崇王母娘娘,大力抬高其出身,說她是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尊的女兒、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她的屬下。王母娘娘雖不是肉體凡胎,人們在故事中安排她與玉皇大帝結為夫妻,有如人間帝后。二人還生了七位女兒,其中小女兒七仙女私自下凡,與窮小伙董永「天仙配」的故事家喻戶曉。她還有個外孫女叫織女,與牛郎七夕鵲橋相會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王母娘娘廟遍布全國,七月十八日為瑤池金母誕辰,香火非常鼎盛。

  • 【 天上聖母 】 (農曆三月廿三日為「天上聖母」的誕辰、農曆九月初九為「天上聖母」的飛昇之日。)

    『天上聖母』姓林,名默娘,生於西元九六○年三月廿三日,農曆九月初九為其昇天之日,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坊間多以「媽祖」、「天后」、「天妃」等尊稱,還有以分祀來源不同而另稱「湄洲媽」、「大甲媽」、「北港媽」、「關渡媽」等。媽祖為林愿氏之第六女,彌月皆不聞啼聲,於是取名為默娘。聖母自幼聰穎,過目不忘,五歲能誦觀音經,十一歲自通音律,十三歲時得玄通老道士指點,授予「玄微秘法」,日夜潛修,進步神速,十六歲井中得銅符,始屢為民扶危解厄,驅邪救世,備受鄉里景仰。十九歲時父兄遇海難,聖母曾以元神出海相救,但因其母在旁急呼,呼其醒時,原手持兄長之舵摧,故兄無救,醒後泣曰:「父得保全,兄已歿矢!」,聖母在海上救難行善事蹟遂遍傳鄉里,當時人們尊為神女,又稱龍女。 民間供奉天上聖母媽祖,身旁必定會配祀「千里眼將軍」和「順風耳將軍」二名左右護衛。《封神演義》載:相傳商紂王有一對法術高強的兄弟,名「高明」、「高覽」,高明眼大如明月,能觀千里遠的人、事、物,高覽耳大至肩,能耳聽八方,在商周交戰時,二人各憑與生俱來的神力窺探軍情,立下不少功勞,後來姜子牙使計,在二軍對陣的時候,用戰鼓擾亂順風耳的聽力,用旗幟遮住千里眼的眼力,並且灑狗血在地面上,使得二人神力盡失,命喪黃泉。妖魂盤踞桃花山三千多年,後來媽祖路過桃花山,將二人收伏為侍從,千里眼受封為「金精將軍」,順風耳受封為「水精將軍」。

  • 【 中壇元帥 】 (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壇元帥誕辰)

    中壇元帥,元帥大概是我們廟裡頭最多的一尊神明。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祂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   按民間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 【 中壇元帥 】 (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壇元帥誕辰。)

    中壇元帥,元帥大概是我們廟裡頭最多的一尊神明。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祂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   按民間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 【 中壇元帥 】 (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壇元帥誕辰)

    中壇元帥,元帥大概是我們廟裡頭最多的一尊神明。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祂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   按民間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 【 玄天上帝 】 (農曆三月初三為「玄天上帝」的誕辰、 農曆九月初九為「玄天上帝」的飛昇紀念日。)

    『玄天上帝』全名為『北極玄天真武大帝蕩魔大天尊』, 又有『玉虛師相』、『真武大帝』等等稱號。而民間皆以 『上帝公』、『帝爺公』來稱謂,以表尊奉之意。玄天上帝的造型乃手持七星寶劍,腳踏龜蛇型像最為普遍;其手持七星劍,表示掌管北方七宿之意。左手印訣,一指向天,係玄武圓道之姿態。足踏龜蛇,展露出收伏二將的事蹟。 而據傳龜蛇二怪,乃是商紂王時,六天魔王以坎離二熙所化,來殘害生靈,後玄帝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凡收伏而為兩將。 玄帝的傳聞典故相當多,但最膾炙人口,為人津津樂道的事,乃「鐵杵磨成針」。相傳;上帝公於武當山修煉時, 因山中氣候多變,且物糧不足等因素,致使意志難以堅定, 心生還俗的念頭。有日,玄帝退志欲出山,返回故鄉時, 途經一井,看見一名老嫗手拿鐵杵,在石頭上研磨, 玄帝甚感疑惑,向前揖禮詢問磨杵的原因,只見老婦笑答: 「我欲將鐵杵磨成針」,玄帝聞言笑曰:「以鐵杵磨成針, 何時日方成針?」只見老嫗不慍不火地答曰:「日夜功夫深,何怕不成針!」玄帝聞言後,立即頓悟,即刻返回山中精修道業。而這名老嫗正是玄帝聖師「紫虛元君」所化,特來點化玄帝。玄天上帝回山修煉之後,仙道諸真惟恐 玄天上帝意志薄弱,特派蓬萊九位女仙下凡試探, 玄天上帝以禮相待,不存異心,九位女仙獻計引誘不成,深感 玄天上帝向道之誠,言明身分後回返天界,並祝 玄天上帝早日功成得道。 至於民間傳說『玄天上帝』生前係以殺豬為業,到了晚年時,忽然了悟殺生乃是罪孽,從此放下屠刀,訪尋武當山作為修煉道場。前往武當山中途,忽遇一婦人產子,此婦見有人經過,便請其代為洗滌生產時沾到鮮血的布,玄帝心想既已立志修持大道,應不能再沾有血污之物,但見此婦孤苦無援,慈悲心起而不忍拒絕,於是想起以竹篙挑起這塊布,放入河中來回漂洗,待舉起時,竟變成一面黑旗(俗稱玄武旗,即黑令旗也。)據傳此婦人乃「觀音大士」所化,其目的是試探玄帝修道決心。玄帝入山潛修一段時日後,卻因過去殺業彌重而凡體難能解脫,無法成道飛昇,玄帝遂舉刀剖腹,掏空腸肚,以示淨身。誰知所棄之腑臟竟化為龜蛇。玄帝圓道飛昇後,由玄帝腸肚所化的龜蛇,卻在民間作怪危害生民,於是玄帝下凡收伏,而成為隨身護衛。

  • 【 關聖帝君 】 (農曆正月十三日為「關聖帝君」的成道紀念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的誕辰。)

    『關聖帝君』是唯一被道教、佛教、儒教三教所共同尊奉 的神明。明神宗敕封關帝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的稱呼就是由此而來。 在道家、儒家把關帝當成「忠義」的象徵,尊稱為『協天 大帝』、『翊漢天尊』、『武安尊王』、『崇富真君』、 『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公』。 其中儒家更把祂奉為五文昌之一,稱為『文衡聖帝』、 『山西夫子』。佛教方面,則把祂視為護法神,相傳因關 羽不甘身首異處,魂魄飄蕩至玉泉山頭(今湖北省當陽縣 玉泉山),受普淨老和尚點化,告訴祂,如今怨恨斬祂頭 顱的人,當年過五關斬六將,還有眾多死在祂青龍偃月刀 下的亡靈,又要找誰復仇呢?勸關羽不應該再冤冤相報, 關羽才得到點化而平靜,佛教將祂視為護法神明,稱祂為 『伽藍護法』、『蓋天古佛』。 民間則習慣以『恩主公』、『關公』、『關二爺』、『關 老爺』、『關帝』來尊稱。 自清朝起,關公儼然成為人神之首,與『文聖孔子』齊肩 ,人稱『武聖』,各行業對祂的頂禮膜拜又勝於孔子,這 種景況,在民間諸神中是非常罕見的。 關公姓關,名羽,原字壽長,後改字「雲長」,三國時, 河東解縣人(今山西解縣常平村),生於西元一六○年六 月廿四日。關羽幼年喜讀《春秋左傳》,及長身高有九尺 六寸,面如重棗,唇似丹硃,臥蠶眉,丹鳳眼,且擁有一 美髯,鄰人皆稱「美髯公」。年十七時(西元一七六年) ,娶聖后胡氏,育有三子,長子平,次子興、三子索。時 逢黃巾賊作亂,關羽眼見亂臣賊子烽起,遂請求雙親准予 離鄉投效軍旅,以匡扶社稷報國。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 年),與先生劉備、張飛於桃園中締結金蘭,誓言上報國 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 死。 另一個『關帝』的事蹟,當屬「過五關、斬六將」最為人 津津樂道。據記載:建安五年(西元二○○年),曹操攻 打徐州得逞,關羽為保護兩位皇嫂,被逼降曹。曹操為亂 其君臣之禮,刻意將關公與兩位皇嫂共處一室。關帝謹守 禮法,立於室外,秉燭達旦閱覽《春秋》。此舉讓曹操更 加欽佩關公為人,冊封「偏將軍」。然關公志在漢室,且 降曹前既言明,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二主,一旦有先主劉 備的消息,無論千里必辭別投奔,以示不忘故主,故對於 曹操贈戰袍,賜府第,全然不動於衷,唯對致贈赤兔馬, 關羽接受並答謝,時曹操甚感疑惑問道:「先前我屢送金 銀、美女、戰袍,你皆未接受及下拜答謝,今贈你赤兔馬 ,為何拜謝?」關公答曰:「此赤兔馬能日行千里路,今 日得此寶駒,爾後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相見。」曹操 聽後,後悔莫及。不久,關公得知兄長在袁紹處,屢次欲 向曹操表明辭別之意,但曹操皆避而不見面,關公於是封 金掛印,護送兩位皇嫂北行,但因無放行公文,沿途皆受 阻礙,遂有過五關(東嶺關、洛陽、沂水關、滎陽關、黃 河渡口關隘);斬六將(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 、秦琪)之事,後曹操見關公辭意堅定,且愛將紛紛陣亡 ,急忙連下三道放行文憑,關公一行人才得以順利與劉備 會面。建安廿四年(西元二一九年)十月,關公以為呂蒙 病危,派兵攻打樊城,因精兵皆移防,荊州失陷,關公知 受騙時,欲撤兵被曹操大兵圍攻,被逼避退麥城,而夜行 臨沮,在接近蜀境時,被吳軍的小將馬忠生摛,由於關公 堅持「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決 心,被東吳斬殺,時年六十歲。 關聖帝君一生行為舉止,坦蕩磊落,重情義、誓言,且細 膩地兼顧到人情事。在這是非紛擾不明的社會,其所行所 為的浩然正氣,正是人們應效法學習的精神與指標。

  • 【 關聖帝君 】 (農曆正月十三日為「關聖帝君」的成道紀念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的誕辰。)

    『關聖帝君』是唯一被道教、佛教、儒教三教所共同尊奉 的神明。明神宗敕封關帝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的稱呼就是由此而來。 在道家、儒家把關帝當成「忠義」的象徵,尊稱為『協天 大帝』、『翊漢天尊』、『武安尊王』、『崇富真君』、 『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公』。 其中儒家更把祂奉為五文昌之一,稱為『文衡聖帝』、 『山西夫子』。佛教方面,則把祂視為護法神,相傳因關 羽不甘身首異處,魂魄飄蕩至玉泉山頭(今湖北省當陽縣 玉泉山),受普淨老和尚點化,告訴祂,如今怨恨斬祂頭 顱的人,當年過五關斬六將,還有眾多死在祂青龍偃月刀 下的亡靈,又要找誰復仇呢?勸關羽不應該再冤冤相報, 關羽才得到點化而平靜,佛教將祂視為護法神明,稱祂為 『伽藍護法』、『蓋天古佛』。 民間則習慣以『恩主公』、『關公』、『關二爺』、『關 老爺』、『關帝』來尊稱。 自清朝起,關公儼然成為人神之首,與『文聖孔子』齊肩 ,人稱『武聖』,各行業對祂的頂禮膜拜又勝於孔子,這 種景況,在民間諸神中是非常罕見的。 關公姓關,名羽,原字壽長,後改字「雲長」,三國時, 河東解縣人(今山西解縣常平村),生於西元一六○年六 月廿四日。關羽幼年喜讀《春秋左傳》,及長身高有九尺 六寸,面如重棗,唇似丹硃,臥蠶眉,丹鳳眼,且擁有一 美髯,鄰人皆稱「美髯公」。年十七時(西元一七六年) ,娶聖后胡氏,育有三子,長子平,次子興、三子索。時 逢黃巾賊作亂,關羽眼見亂臣賊子烽起,遂請求雙親准予 離鄉投效軍旅,以匡扶社稷報國。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 年),與先生劉備、張飛於桃園中締結金蘭,誓言上報國 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 死。 另一個『關帝』的事蹟,當屬「過五關、斬六將」最為人 津津樂道。據記載:建安五年(西元二○○年),曹操攻 打徐州得逞,關羽為保護兩位皇嫂,被逼降曹。曹操為亂 其君臣之禮,刻意將關公與兩位皇嫂共處一室。關帝謹守 禮法,立於室外,秉燭達旦閱覽《春秋》。此舉讓曹操更 加欽佩關公為人,冊封「偏將軍」。然關公志在漢室,且 降曹前既言明,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二主,一旦有先主劉 備的消息,無論千里必辭別投奔,以示不忘故主,故對於 曹操贈戰袍,賜府第,全然不動於衷,唯對致贈赤兔馬, 關羽接受並答謝,時曹操甚感疑惑問道:「先前我屢送金 銀、美女、戰袍,你皆未接受及下拜答謝,今贈你赤兔馬 ,為何拜謝?」關公答曰:「此赤兔馬能日行千里路,今 日得此寶駒,爾後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相見。」曹操 聽後,後悔莫及。不久,關公得知兄長在袁紹處,屢次欲 向曹操表明辭別之意,但曹操皆避而不見面,關公於是封 金掛印,護送兩位皇嫂北行,但因無放行公文,沿途皆受 阻礙,遂有過五關(東嶺關、洛陽、沂水關、滎陽關、黃 河渡口關隘);斬六將(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 、秦琪)之事,後曹操見關公辭意堅定,且愛將紛紛陣亡 ,急忙連下三道放行文憑,關公一行人才得以順利與劉備 會面。建安廿四年(西元二一九年)十月,關公以為呂蒙 病危,派兵攻打樊城,因精兵皆移防,荊州失陷,關公知 受騙時,欲撤兵被曹操大兵圍攻,被逼避退麥城,而夜行 臨沮,在接近蜀境時,被吳軍的小將馬忠生摛,由於關公 堅持「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決 心,被東吳斬殺,時年六十歲。 關聖帝君一生行為舉止,坦蕩磊落,重情義、誓言,且細 膩地兼顧到人情事。在這是非紛擾不明的社會,其所行所 為的浩然正氣,正是人們應效法學習的精神與指標。

  • 【 濟公禪師 】 (農曆二月初二為「濟公禪師」的誕辰。)

    濟公(生於西元1133年二月初二、成道於西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被稱為「濟癲和尚」、「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十八歲時父母雙亡,後來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瞎堂慧遠為師。不愛頌經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言語詼諧、智慧高超,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南屏山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而且他的佛法無邊、濟困扶危,被百姓稱『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的化身。一貫道以濟公為崇拜的主要仙佛之一,他們認為一貫道的第十八代張天然祖師實為濟公下凡。而佛教徒大致認同濟公禪師是因為某些因素而不守戒律,不過並不認同對濟公破戒的崇拜。南宋開禧二年(西元一二0六年)的五月十六日,濟顛在淨慈寺端坐圓寂,濟公死後,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

  • 【 中壇元帥 】 (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壇元帥誕辰。)

    中壇元帥,元帥大概是我們廟裡頭最多的一尊神明。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祂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按民間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 【 中壇元帥 】 (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壇元帥誕辰)

    中壇元帥,元帥大概是我們廟裡頭最多的一尊神明。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祂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   按民間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 【 中壇元帥 】 (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壇元帥誕辰)

    中壇元帥,元帥大概是我們廟裡頭最多的一尊神明。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祂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   按民間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 【 中壇元帥 】 (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壇元帥誕辰。)

    中壇元帥,元帥大概是我們廟裡頭最多的一尊神明。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祂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   按民間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