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指具有千手、千眼,而每一手掌上各有一眼的觀世音菩薩,又稱作「千手觀音」、「千臂觀音」、「千手聖觀自在」、「千光觀自在」、「千手千眼觀自在」、「千眼千臂觀自在」,或稱「千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觀自在」,指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智慧,不休不歇地忙碌度眾生。是密教金剛界蓮華部果德之尊,密號大悲金剛。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過去無量億劫有千光王靜住如來出世,因悲憫一切眾生,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當時觀世音菩薩一聞此咒,從初地頓超八地菩薩境界,法喜充滿,發廣大誓願,願身生出千手千眼,以利益安樂一切眾生。發誓願已,應時身上具足千手千眼。「千」代表著無量、圓滿之義。「千手」代表菩薩廣大無量大悲利他的方便;「千眼」象徵菩薩應機智慧圓滿無礙。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形像,依「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祕密法經」所載,菩薩身黃金色,於紅蓮花上半跏趺坐,有十一面四十手。「十一面」象徵菩薩圓滿十地十波羅蜜的菩薩境界,證得菩薩第十一地妙覺位。十一面中,當前三面作菩薩像,本面有三目,右邊三面作白牙向上相,左邊三面是忿怒相,當後一面是暴笑相,頂上一面作如來相。「四十手」各濟度三界二十五種存有眾生,每手一眼,合為千手千眼。所以一般所見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常以四十臂代表,所以又稱為「五八尊」。
『魁斗星君』,又稱「魁星爺」、「大魁夫子」、「魁星君」、「綠衣星君」、「綠衣帝君」,簡稱為「魁星」,民間一般尊稱之「魁星爺」,為五文昌之一。古代對北斗七星各有命名:「北斗七星,第一天樞、第二天旋、第三天璣、第四天權、第五天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而為斗」。據說魁星爺生前滿腹經綸,每試必高中,但因長相奇醜,主考官在面試時,恐遭致議論,皆不予錄取,經過多次打擊,挫折、最後悲憤投水自殺,幸被鰲魚匡救,將他載往天庭受玉帝敕封為「文魁星」,成為讀書人之守護神。民間就是根據這個典故,將魁星爺塑造成麻臉,跛足,足踏鰲魚的造型,而所謂「獨佔鰲頭」之語也是來自於此。農曆七月七日為魁星爺聖誕。
『五營元帥』,又稱「五營將軍」、「五營神將」、「五營神軍」、「五營神兵」等,簡稱「五營」。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在臺灣民間五營的配置上,因為自古就將中國四周外族定名,東方的外族叫做「夷族」,南方的外族叫做「蠻族」,西方的外族叫做「戎族」,北方的外族叫做「狄族」。而這四方的外族是造成「中」國「外」患的主要來源,但在民間信仰與風俗的五營系統裏反而成為「中」國派駐在東、南、西、北四方的守衛隊。東營的神兵有九萬九千,部隊叫做「東營九夷軍」,南營的神兵有八萬八千,部隊叫做「南營八蠻軍」,中營的神兵有三萬三千,部隊叫做「三秦軍」,西營的神兵有六萬六千,部隊叫做「西營六戎軍」,北營的神兵有五萬五千,部隊叫做「北營五狄軍」。象徵四方外族的四營是接受象徵中原的中營所管轄與指揮的,五營之中,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的「中壇三秦軍」,絕大多數廟宇五營神將的中央主帥是「中壇元帥」李哪吒,哪吒也同時是佛教與道教的著名護法神。其他四營有其他元帥統領,號稱五營元帥。另外「五營旗」不但是內五營的主要象徵物,表示「五營兵馬在此」,同時也是法師或乩童調營遣將的作法信物,通常與「五寶」搭配使用。 五營神將為何許神明、何種姓氏的說法相當多,以「東南西北中」為序,有「張蕭劉連李」、「溫康趙馬李」、「康張趙馬李」、「辛池蔣洪李」等說法。大多數廟宇採用「張蕭劉連李」的說法,閭山派有說法認為居首的東營張將軍,即是法主真君。
中壇元帥,元帥大概是我們廟裡頭最多的一尊神明。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祂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 按民間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濟公(生於西元1133年二月初二、成道於西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被稱為「濟癲和尚」、「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十八歲時父母雙亡,後來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瞎堂慧遠為師。不愛頌經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言語詼諧、智慧高超,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南屏山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而且他的佛法無邊、濟困扶危,被百姓稱『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的化身。一貫道以濟公為崇拜的主要仙佛之一,他們認為一貫道的第十八代張天然祖師實為濟公下凡。而佛教徒大致認同濟公禪師是因為某些因素而不守戒律,不過並不認同對濟公破戒的崇拜。南宋開禧二年(西元一二0六年)的五月十六日,濟顛在淨慈寺端坐圓寂,濟公死後,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
在滿面笑意的彌勒財神身上玩耍的童子, 象徵祝福著: 生活所需用度充足、命中享五福,實為貴人也! 五福童子分別表徵: 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 搭配著笑口常開的彌勒財神爺,正所謂:『和氣才能生財,氣順福自來』!
『菩提達摩』,簡稱達摩,南北朝時人,佛教中國禪宗初代祖師,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菩提本意為覺悟,達摩本義則是「佛法」。相傳達摩是《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禪宗帶入中國的佈道者。 達摩祖師以逾百之齡遠渡重洋,在西元478年以前,從印度經由海路到了中國南越(今海南島對岸廣東地方),此時,虔信佛法的梁武帝聽說達摩祖師親臨中土教化之訊,便毫不遲疑地立刻派遣使者迎請祖師至金陵。武帝一見祖師,便迫不及待地問:「朕自從登基以來,積極地興造了無數塔寺,印製了諸多經典,而且所供養的僧尼也不可計數。請尊者說說看,我的功德有多大呢?」武帝一心期盼能聽到一席讚歎的言辭,怎知祖師只是淡淡地回答:「毫無功德。」武帝一臉狐疑,百思不解:「何以無功德?」。祖師道:「陛下所做的一切,仍屬有漏之因,將來僅感人天福報而已;如同隨著身形的虛影,看似存在,卻只是幻妄的假相,因此仍非真實的解脫。」誠所謂「住相佈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有相的佈施行是無法永恆的。武帝再問:「如何才是真功德?」達摩祖師為其開示:「菩提妙明真心才是最清淨、殊勝、絕妙、圓滿的,當中具足了一切恆沙智慧,而且體性本來空寂。如此殊妙的功德,並非世間可求得的。」武帝鍥而不捨地請法:「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師答:「廓然無聖!」當武帝最後再問:「對朕者誰?」祖師只言:「不識。」縱使達摩祖師已明白地將要旨一一托出,怎奈梁武帝卻絲毫不能領悟。有道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祖師見因緣尚未成熟,便毅然「一葦渡江」,到了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端坐不動,因此人皆稱其為「壁觀婆羅門」。達摩在石洞留下《易筋經》和《洗髓經》。達摩祖師多年的壁觀,就在神光法師(於達摩祖師門下名為「慧可」)於雪地中精誠斷臂求法時劃下句點。後世佛教徒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為達摩禪法的標誌。 達摩祖師為第一位將如來心法傳至中土者,因此被尊為禪宗東土初祖;後世建立的禪宗世系為: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而一花開五葉,即開展了禪宗的五家宗派──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雲門宗、溈仰宗。其中尤以臨濟宗最為綿延不絕,有所謂的:「臨濟兒孫滿天下」之譽。
財神爺偏財祖師劉海童子,又稱為劉海蟾,海蟾祖師,修行得道之後,時常化作不同的裝扮形態,尤常常常化成可愛的童子模樣,在民間助人開運、賜財、濟世、行善,他之後又收服了招財神獸三腳金蟾蜍,(千年的三腳金蟾蜍,是瑞祥之物。特別之處是對金銀財寶有敏銳洞悉力,很會挖掘財源,所以牠是旺財的神獸)。在民間的吉祥招財圖,經常可以看見 「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 即是財神爺劉海蟾扮成童子像,左右手各提著一串金錢,騎在旺財金蟾蜍上頭。 在中國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中,有一種神祂雖然沒有得到財神的封號,但是祂能為人們帶來某種財運,於是人們也將其作為準財神來看待。劉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準財神。 劉海蟾,被奉為道教神祇,是全真道的「北五祖」之一。五代(907-959)到北宋(960-1126)初年人士,他走到哪裡,就把錢撒到哪裡,救濟窮人,因此也被稱為「散財童子」。 財神爺「偏財祖師」劉海禪師非常慈悲,對所求、所拜之大德,皆能如其所願。是一位能助人開運、招正財、賜偏財的財神爺,眾人皆可敬拜、祈求,也必定會有感應。 玄聖殿一進門,就以「彌勒財神」及「偏財祖師」劉海蟾迎接大家,祈求大家都能財源廣進,心想事成!
這尊騎獅造型之護衛太子代表智慧守護! 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他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按「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游,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這尊騎象造型之護衛太子代表德行守護! 在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道教以他為護法主將,凡是瘟疫或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來消災解厄。 按「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係「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 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游,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鎗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玉皇大帝封他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永鎮天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因此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的就是李哪吒,在宮廟的中壇也必定是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此尊彌勒財神,以不倒翁之姿!象徵財源廣進不倒(斷)... 賜福財給眾善信! 彌勒佛是現代佛,是全人類所公認的快樂佛、歡喜佛、幸運佛、笑佛,亦稱布袋和尚。笑口常開的財神爺,要大家也能學習財神爺笑口常開、包容所有人跟事,要親切待人、歡喜作事。所謂:「和氣才能生財」,意思就是要賺錢、要發財,就必須對人客氣、對人好,你才能賺到錢。所以布袋和尚的一團和氣、笑口常開,成為商人學習的對象。
『十八羅漢』(或稱十八阿羅漢、十八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原為十六羅漢,但中國民間增加了兩位羅漢,成為十八羅漢。首十六羅漢的名字早有佛經所載,但最後兩位羅漢仍存不同說法。十八羅漢之說盛行於中國漢地。 ※一般所說的十八羅漢,分述如下: 1.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據說曾經降世於一凡人身上,該人就是濟公。 2.坐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3.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 4.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5.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 6.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7.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魏晉南北朝的梁武帝,據說是其化身受難。 8.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又有名稱為布袋和尚。 9.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為人盡忠職守。 10.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11.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12.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13.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14.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15.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 16.托塔羅漢: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17.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18.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以論「耳根清淨」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妙樂五童子善於音律取 祝福眾善信喜事不斷、歡慶常存之喻意